【澄清谬误 传递真相】擦亮眼睛,看清健康谣言

2022-02-05 11:16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编辑:罗丹燕  审核:熊鹏

近日,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新华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综合内科主任、国家援鄂医疗队专家组成员曹照龙,就如何识别健康谣言,做好健康辟谣等话题,接受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访,为您提供医学专业解析。

如何做好健康辟谣?

曹照龙:人们都很关心健康话题。健康方面的传言备受关注,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有的说午睡有好处,有的说午睡不好,等等,其实这些都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健康谣言的特点就是相关说法在医学上没有太多的证据支持。现在我们有官方认定的健康科普专家,他们在正规医院接受过正规训练,让这些健康科普专家来做科普,就可以避免发生以讹传讹的问题。

如何帮助父母识别并粉碎健康谣言?

曹照龙: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一辈子的,有些父母常常会给孩子发一些所谓的“健康知识”,老年人也时常在一起聊天获取类似信息。比如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邻居介绍了一个偏方,说治这个病特别神,吃这个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偏方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假如你也去效仿,就会导致一些跟药物相关的肝损害和肾损害。统计数据显示,吃偏方导致的肝损害和肾损害不在少数。

多数健康谣言主要是针对个人健康方面的,也有很多是事件类谣言掺杂了健康方面的因素,从而增加了判别难度。比如“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的谣言就多次在网上流传,SK5是什么病毒?

曹照龙:健康谣言,往往五花八门。比如运动疗法问题,甩肩膀,有的人肌腱都已断裂,或者有炎症,如果还剧烈地甩动或尽力拉扯,就可能导致撕脱,所以还是很危险的。还有憋气问题,作为肺科医生,我认为在临床上并没有把憋气30秒当作评估肺功能的标准。从医学专业来讲,憋气30秒评估肺功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不只是SK5,网上还有一些编造得五花八门的病毒代号。最近几十年,病毒性疾病一直困扰人类。比如非典病毒、H1N1病毒、摩尔斯病毒、新冠病毒等等。这些年造成暴发流行的疾病,基本上都是病毒性疾病。至于病毒的分类,即使鉴定出来某种病毒,也要报到世界卫生组织。比如非典病毒,国际上名称叫作SARS病毒。SK5病毒实际上在医学上并没有对应关系,所以并不存在。

新冠疫情期间,某些病毒防治方面的谣言重复出现。您认为根源在哪里?应该如何来处置?

曹照龙:我想这还是人们对新冠病毒突然来临产生的恐惧所致。有一件事我影响很深刻,就是当年非典的时候,有人说抽烟能防病毒,于是就有人学抽烟。还有人说喝酒能防病毒。我们医院被封了以后,当时我在院外,我还专门去超市给同事买二锅头喝。那时候类似谣言传得很神,连我们医务人员都听信了这些谣传。像抽烟、喝酒、喝茶、漱口可以防病毒等等传言,都是在公共卫生事件突然来临时出现的。官方机构,比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在这些传染病来临的时候,第一时间通过公共媒体告知大家怎样才能做好防护。对于新冠病毒的防护,戴好口罩就是很重要的一步。

关于新冠疫苗的传言也有不少,既有说疫苗有害的,也有说疫苗无效的。如何科学认识疫苗接种?怎样有效反驳疫苗有害论和无效论?

曹照龙:新冠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狂犬疫苗、禽流感疫苗等其他疫苗,制作机制都是一样的。这次新冠疫苗在研发出来半年左右做了应急接种,这可能是根据我们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所做出的判断。实际上,灭活病毒疫苗相关技术已经有100年了。研发疫苗都是通过这个成熟的路径,所以它的安全性肯定是不需要担心的。

疫苗有很多种,包括灭活病毒疫苗、mRNA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蛋白质疫苗等等。每一种疫苗刺激机体以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抗体滴度的高低、维持的时间都不太一样。不管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还是灭活病毒疫苗,目前接种疫苗以后都有抗体产生,但是持续的时间可能没有那么长,因为病毒也在变异。比如说流感疫苗,流感病毒也在变异,人们接种流感疫苗都是根据前一年的流行的病毒类基因型。同样这次新冠病毒就很诡异,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病毒不停地变异。这也是我们人类和病毒作斗争的一个过程,所以大家也得认识到这一点。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