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传星36年创作万件作品 发展产业振兴乡村 “根雕匠人”一双巧手雕乡愁

2022-07-01 09:14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覃江云  审核:金睿

廖传星正在工作 通讯员 李娇 摄

6月28日,在伍家岗区伍家乡灵宝村廖传星的家中,记者看到他正在雕刻一个名为《红船》根雕,一群纤夫在党旗的引领下奋勇前行,充分展现了峡江特色和红色主题。

廖传星热爱根雕更爱家乡,他用一双巧手将家乡山上废弃的树根残枝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带动了当地的根雕产业发展。如今,他更是通过雕刻家乡山水和时代人物的方式,用心雕乡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家乡兴旺发展起来。

从艺三十六载

创作根雕作品上万件

廖传星今年53岁,他从小酷爱各种绘画。无论看到什么人物或风景,他就能原原本本在纸上画出来,是学校有名的小画家。那时,他经常在家后的灵宝山上拾柴。别人眼中的烂木枯枝,他经常幻想成是一个个活物,有的像人物、有的像马和鱼、还有的像是高山……

在他17岁时,一位老根雕艺人将他手中的一根残枝用雕塑刀摆弄了几下,就变成了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根雕。

廖传星大为震撼。回家后,他拿起家中的菜刀有样学样,雕刻了第一件作品——一只小鸟。

廖传星带着作品来到当时位于陶珠路的花鸟市场,当即就被一个识货的买家花80元买了下来,这相当于是他两个月的收入。

廖传星感觉到他发现了宝藏。在身边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时,他扎根家乡,开始进行根雕练习;他阅读大量的书籍提高技艺,购买来了各种各样的雕塑刀完善工具。他痴迷于根雕创作,一天不摸雕塑刀就心里难受,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根雕,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作品可以连续一两天不睡觉。

从艺三十六年来,他的根雕作品上万件。原本只能当柴烧的残枝在他的妙手镌刻下,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物,价格少则几百上千元,多则上万元。

今年5月,宜昌市总工会拍摄的民间匠人的视频中,向市民宣传这位身怀绝技的根雕艺人。

培训上千人次

发展家乡根雕产业

廖传星热爱根雕也爱自己的家乡。他家后的灵宝山是伍家乡最大的山林,山上盛产黄龙木,“黄龙木色泽焦黄,纹理流畅,木质平滑,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特别适合进行人物和动物根雕。”廖传星说。

廖传星认为根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首先要保留天然的艺术造型,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能够用家乡的原材料进行创作,展示中华传统文化,这让他十分自豪。

喜爱根雕的人上门来求购他的作品,还有人来灵宝山拾残枝,向他学习根雕。廖传星将自己家中的工作室出租给根雕爱好者,每年他要义务指导上千人次进行雕刻创作。渐渐,在当地形成了根雕原材料收集、加工、创作和培训的一条龙经济,不仅让廖传星增加了收入,更为当地增添了人气,为乡村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廖传星还义务教村民学习根雕艺术。他准备在暑假期间,带动全乡的孩子们来参观根雕室,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要发掘家乡的林木资源,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来到灵宝村、爱上根雕文化!”

传承时代精神

让根雕人物“活”起来

廖传星雕刻的古代仕女、神话人物、渔樵耕读等传统人物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谓之一绝。

6月28日,记者在廖传星的工作室却看到,他正在雕刻一件一个以船形为主的作品,船头是向着党旗宣誓的共产党员,船身上是代表着坚贞不屈的松柏树,正中是一群群拉着纤迎难而上的纤夫们。他将这件作品命名为《红船》,代表着党带领人民乘着红船奋勇前行,有着峡江特色的红色主题作品是他的创新之作。

廖传星说:“传统的根雕要想活起来,就必须跟上时代。所以,我想雕刻一些具有时代精神的根雕人物。”

廖传星还准备雕刻一些屈原的雕像和作品,传承屈原文化精神。“我希望通过雕刻屈原人像,来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在教育影响他人的同时,为根雕赋予时代精神,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伍家乡副乡长苏盟表示,廖传星多年来挖掘和发扬传统根雕文化和技术,不仅为传统文化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更有力地推动乡风文明和产业发展,展现了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通道。他精益求精的民间匠人精神和家乡热爱的赤子之心,是每一位伍家乡为建设“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文明新村的力量之源。(记者崔艳华 通讯员李娇 杨艳萍)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