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文明”汇成城市“大文明”

2022-06-24 08:5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熊鹏

杨帆志愿者服务中心队员们义务巡逻、捡拾垃圾。三峡日报通讯员 朱晶晶 摄

鼓励和支持扶贫帮困、扶老助残、见义勇为、无偿献血……随着《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不断深入实施,文明新风吹遍大街小巷,润泽千家万户。一粒粒善的“种子”在宜昌开出最美的“花朵”。市民自觉用个体的“小文明”汇聚起城市的“大文明”。

志愿服务蓬勃开展

“我们今天要学习制作手工艺品。”6月初,在伍家岗区残疾人之家,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暖艺”志愿服务队大学生志愿者们和残疾朋友一一结对,进行点对点授课。

成立于2017年的“暖艺”志愿服务队由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组成,他们不仅具备教育心理学、卫生保健等专业知识背景,还掌握手工制作、绘画、讲故事等专业技能,常年面向周边残疾人、妇女、儿童群体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已有百名“暖艺”志愿者为2000余人提供数百次志愿服务。

“暖艺”志愿服务队正在逐步拓展志愿服务范围和内容,主动对接有关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开展“亲子关爱”“亲子手工”等活动。这个夏天,“暖艺”志愿服务队将前往周边农村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四点半”课堂活动。

“随着《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施行,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包括‘暖艺’志愿服务队在内,我们学校的志愿者已增加到近2万名。”该校旅游和教育学院副院长崔晋华说,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们不仅传授了技艺,送出了关爱,提升了职业技能,同时也获得了职业认知,对志愿服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社会风尚,志愿服务成为擦亮城市文明的响亮品牌。

凡人善举不断涌现

“大家早啊!”6月21日6时30分,在点军区联棚乡集镇,46岁的李红艳前往自家大众美发店,看到门外已有4名老人在等候,亲切地打着招呼。

开门后,她忙着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店外不时有人加入等待队伍。到了12时,她已服务了20多人。每周二免费给老人理发,李红艳已坚持了两年多,先后免费帮助2000余位老人。

2020年3月,李红艳到村组给居家村民免费理发时,发现不少老人舍不得花钱理发,头发凌乱,为此她决定每周二免费为老人们服务,希望能帮助老人们,也希望用行动给儿子做榜样。

“现在,在《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人用行动践行着文明行为。在店子里,孩子们都知道丢垃圾要丢到垃圾桶里。助人为乐已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彰显着温情与大爱。”对于这些变化,李红艳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市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之城、大爱之城的内涵。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您好!外卖到了!”6月23日,33岁的美团“外卖小哥”田双龙奔波在宜昌大街小巷。鲜为人知的是,他为顾客送上餐品时,还悄悄地为陌生人送上“生命的礼物”。

田双龙是长阳人,他自18岁起已无偿献血15年,累计献血52次,总献血量达到20000毫升,相当于两个成年人身体里的总血量。只要血站有需要,给田双龙打电话,他从未推辞过。

在田双龙的带动下,母亲、妻子还有10多位同事都会定期献血。他的同事石勇告诉记者,第一次无偿献血就是田双龙带着去的,两年来一直在坚持,现在已经献血18次。

“今年4月,我又带动一位同事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田双龙说,在《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大爱精神。

如今的宜昌,市民争相以条例为准则,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共同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而不懈努力。(记者 时刚 卞健鑫 通讯员 张伯康 王玉婷 陈敏)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