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不气馁 缝衣卖菜样样会 胡达林靠勤劳闯出致富路

2022-05-06 10:26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郑蓉  审核:金睿

胡达林(右)诚信经营赢得村民称赞 通讯员王月仙摄

阅读提示

5月5日凌晨3点,家住点军区联棚乡观音街的胡达林,开着面包车前往三峡物流园购买新鲜的蔬菜,然后回到自家商店,将它们分门别类摆放上架,和妻子从此开始一天忙碌的生活。

59岁胡达林,上初二时因病致左腿残疾,但他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坚持完成学业后,又苦学裁缝手艺,不仅养活自己,还贴补兄弟姐妹。后来,他转行卖菜,以诚信经营赢得了财富,也获得附近乡邻的称赞。

少时致残

勤学手艺养活自己

1963年,胡达林出生在点军区联棚乡一贫困农户,家中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二。一家人虽过得清贫但也和睦。

初二那年临近期末考试时,不知什么原因,胡达林左腿疼得厉害。经医生诊断为化脓性骨髓炎,需要马上手术。术后,胡达林的病虽治好了,左腿却因此残疾,随后在家休养两年。

懂事的胡达林在休养期间,学会了烧火做饭等各种家务。为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他还想方设法挣钱。每天拿着镰刀,步行到附近的山上砍竹子卖钱。用积攒下来的钱,四处找师傅学手艺。胡达林说:“以我的情况,只能靠学手艺养活自己了。”最初,他学做木工活,但因为左腿残疾,无法使用腿压住木材,更不能长期站立只能作罢。

后来,胡达林又来到夷陵区土门学习裁缝技术。3个月后,他掌握了量体、裁剪、缝纫、熨烫、试样等每项工序,在学徒中成为佼佼者。学成后的胡达林回到老家后专门上门为他人制作衣服。

胡达林在一边制作衣服的时候,还自购模板、布料、学习资料研究衣服的新款式。由于胡达林的手艺好,请他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一天有8角钱的固定收入,而当时的8角钱相当于现在每天有200元进账。

诚信经营

成功走上致富之路

胡达林制作的衣服十分贴身,手工也好。一年后,他有了一定的积蓄,在联棚乡观音街租了一个10平方米的门面,开起了裁缝铺,还扩大经营范围销售制衣布料。渐渐地,胡达林的生意越做越好,年收入达到了800元左右。

1985年,他花490元购买一台黑白电视机,成为当地较早拥有电视机的村民。胡达林还时常贴补父母和兄弟姐妹,为他们添置自行车、家用电器等,成为了附近人人羡慕的对象。

1987年,胡达林成家,夫妻二人同心协力经营着裁缝铺。第二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一家三口过得幸福美满。

胡达林的裁缝铺经营得越来越好。1990年,他买下租赁的门面,推倒重建了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每天早上8点,胡达林和妻子开始剪裁布料制作衣服,直到晚上1点多才休息。遇到旺季时,他们夫妻二人要通宵赶工才能按时完成订单,手上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虽然胡达林一家在当地生活过得富足,但他仍寻思着其他的发展。1999年,他时常听到村民抱怨买菜难,要到很远的地方购买蔬菜,而且成本较高,于是他尝试着到市场批发蔬菜销售,没想到反响特别好。于是,他结束了裁缝铺,开了达鑫利商店,专卖新鲜蔬菜和一些生活基本用品。

由于胡达林保证蔬菜的新鲜度,也不短斤少两,很快联棚村、楠木溪村、双溪村等附近的村民纷纷到他店里购买蔬菜,就连当地的幼儿园、医院、工厂也与他签定了长期订购合同。1997年,胡达林又重建了一栋5层的小楼房,村民们对他称赞不已:“他虽左腿残疾,但凭勤劳也能发家致富,我们要向他学习。”

热心助人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胡达林自初中致残后,从未有过“等、靠、要”的想法,反而更加奋发图强,苦学手艺养活自己,精心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在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外诚信经商、热心助人,不仅赢得了大家的称赞,还成了乡邻们纷纷学习的榜样。最近,点军区联棚乡政府还专门为其他颁发了题字牌匾,称赞其为诚信经营的典范。

“成功走上致富路后的胡达林,还常常热心帮助邻里。”联棚乡残协委员石海军说。如遇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胡达林店里购买蔬菜,他会贴心地开车将他们送回家,然后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说需要什么蔬菜只要给他打电话,就会送货上门。邻居张某(化姓)的妻子有精神残疾,胡达林和妻子时常会帮忙照看他的妻子,有时还送一些新鲜蔬菜给他们。

2020年,疫情期间。全宜昌封城,当得知村民食物不足时,胡达林主动向乡政府申请负责采购物资。经同意后,胡达林每天早上5点开着面包车,前往三峡物流园采购村民及附近医院所需蔬菜和生活用品,然后和儿子一起挨家挨户配送物资。村民收到物资时,纷纷表达谢意。

如今的胡达林,儿子已在北京成家,父亲在老家颐养天年,他本可以在家享清福了,而他却坚持努力工作。“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其他残疾人,生活遇到挫折不可怕,只要肯努力,崎岖不平的坎途也能变平坦的康庄大道。” 他说。(记者 罗娜 通讯员 王月仙)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