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支书余丙华殉职扶贫路上

2021-02-01 10:59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刘晋辛  审核:刘小凡

“他为这条路付出了太多心血,我们心里都放不下他啊!”1月22日,夷陵区樟村坪镇董家河村1组村民孙友兵回忆已逝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丙华时,几度落泪。孙友兵提及的这条路正是余丙华生前带头修的一条扶贫路。

2020年11月3日9时,余丙华在入户开展低保核查和精准扶贫走访工作时,不幸被山上滚石砸伤因公殉职,年仅46岁。

弃百万年薪

挑扶贫重担

2014年回村里任职前,时年40岁的余丙华已年薪高达100多万。在董家河村的老支书诚挚劝邀下,他毅然回村工作。

董家河村位于夷陵区西北部,山大谷深,最高海拔1930米。全村通组公路达100%,通户公路达95%,但淹水淌、孙家墩28户村民仍然不通公路。

“脱贫奔小康,一户都不能掉。”余丙华上任伊始就怀揣着对1700多个村民的庄严承诺。

“听到要修路,我们都高兴啊!以前家具、洗衣机、烤火炉,都是背上山的。”孙友兵说,山上两个村的人都在打着“小算盘”:路通了,可以盖新房,再买个车直接开到家门口,山里的板栗等山货也可以变钱了……

管九路从木匠沟到淹水淌,全长8.6公里,修通后,将解决孙家墩和淹水淌28户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并打开通往襄阳市保康县旅游景区九路寨的路。

为了让这条路早日动工,跑手续、筹资金、勘线路,协调村民、组织施工……前前后后八九个月,余丙华日不停脚,夜半归家。他常常开着私家车到区里、跑宜昌、赴省城,没在村里报销一滴汽油费、一分钱差旅费。

山上地质复杂,稍遇雨水,就会塌方落石。一顶草帽,一桶泡面,一瓶矿泉水,余丙华不顾安危,常常在周末一大早就进山,一呆就是一整天,和施工方商量解决方案。下山后,又是一包泡面对付一下。

化群众危难

常慷慨解囊

余丙华不仅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还经常扶贫济困、化解危难,慷慨解囊。

2017年,“7·18”特大暴雨灾害中,面对洪水肆虐,他在被洪水围困的近5个小时里,依旧电话联系、远程指挥救灾工作,组织安全转移群众,几次差点被洪水卷走。他体力不支,拄着竹竿,爬到了村委会安置受灾群众。

今年61岁的贫困户孙年会,回忆起余书记帮扶的点点滴滴,泣不成声。

孙年会住在董家河村淹水淌高山上,几间土坯房,加上患有耳疾,一直让余丙华放心不下。两年前的一天,孙年会的家被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当时的孙年会感觉像是天塌了一般,万念俱灰。“你放心,有我住的就有你住的,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孙年会回忆说,余书记从屋顶救火下来承诺,负责帮助还建一栋更好的房子。“他头天帮我救火,第二天一早,把全部生活用品给我送来,还给我新建房屋当起了小工。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

孙家墩14户村民的入户电杆被雪压断,余丙华带头扛电杆顶风冒雪上山架设电杆;贫困户喂的猪崽患病死了,他自掏腰包跑到数十公里的地方买了猪崽,送到贫困户家中……他时常慷慨解囊,帮助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多则上万元,少则几千、几百元……

余丙华因公殉职后,女儿熊之余在他的办公室清理遗物时,发现一张欠条:张官艳向余主任(余丙华)10月11号借现金1万元整。董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发智说,借据落款只有借款人签名,没有借款日期,那是张官艳急需用钱,过后补的欠条。

余丙华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没了可以再挣。为缓解村里扶贫项目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他还经常义务当起“小工”。

攒千万家底

谋产业升级

董家河村是磷矿富集区,余丙华是村里公认的正直善良又有头脑的能人。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里“底子”厚起来,他瞄准矿企产业链,另辟蹊径创新发展。2017年,村里的加油站投入运营,年销油量近3000吨,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为了让村民获得更多福利,2016年7月,余丙华带领董家河村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在余丙华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的80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1100万元;每年为村民发放年终福利140万余元,全村46户135名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陈发智介绍说,余丙华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管九路打通。董家河村和大山外更紧密。“董家河村正好在西塞国森林公园、圈椅淌湿地公园、保康九路寨景区三个景区中心,路通了,村民就有希望能吃到旅游饭。”(三峡商报记者陈飞、通讯员袁平)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