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先天性瘫痪 丈夫、儿子先后患精神疾病 秭归“坚强农妇”陆大菊撑起艰难一家

2020-09-15 09:43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徐梦琦  审核:闵娜

陆大菊在田间辛勤劳作 通讯员易桂杨 供图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罗娜 通讯员易桂杨 周华山

女儿先天性脊柱裂高位瘫痪,丈夫、儿子先后被查出患有精神疾病,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因为家庭成员先后遭遇不幸,在风雨中飘摇欲坠面临破碎,是她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坚强地挑起全家人生计的重担,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让昔日的欢笑和幸福再次回到这个家。这位坚强妇人就是秭归县茅坪镇金缸城村村民陆大菊,近日,她被评为8月宜昌楷模。

幸福家庭 接二连三遭遇不幸

1985年,23岁的陆大菊,嫁给金缸城村小有名气的木匠。没过多久,儿子和女儿相继出生,一家四口生活虽然过得并不富裕,但欢乐的笑声却不断,让陆大菊感到无比的幸福。

本以为可以这样一直幸福下去的,然而一纸诊断书让陆大菊如晴天霹雳。当同龄的孩子已在蹒跚学步时,她的女儿却连站立都很困难,经多次检查也没找出原因。直到女儿9岁那年,通过CT检查,才得知女儿患了先天性脊柱裂疾病,永久瘫痪,一生要与轮椅为伴。陆大菊当即瘫坐在地,紧紧抱着女儿失声痛哭。

在丈夫的劝慰下,陆大菊擦干眼泪,带着女儿回家,她下定决心要好好照顾女儿。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丈夫开始无端发火、摔东西。起初,陆大菊以为是丈夫担忧女儿的病情,而导致精神压力过大。直到丈夫不仅砸烂、烧毁家里的物品,而且还打骂她和女儿时,她才意识到丈夫身体出了问题,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原来丈夫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再次给陆大菊带来沉重的打击。

女儿的病无力救治,家里的顶梁柱又倒了,欲哭无泪的陆大菊,看到未成年的儿子,告诉自己不能倒下,只要将他抚养成人生活还有希望。好不容易将儿子拉扯大,将他送去武汉打工,陆大菊的生活压力稍微小了一点。然而2007年,儿子被所在单位派送回了家,说他“做事一直心不在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响。”经查,儿子患有早期精神疾病,坚持近两年的治疗,他恢复得很好,陆大菊在家附近给儿子找了一个做卤菜的工作,但一个月后,他再次被送回来,这次,儿子的病比前一次还要严重,陆大菊的精神濒临崩溃。

勇敢面对 用亲情撑起整个家

面对家里接二连三的变故,有人劝陆大菊离开,看着丈夫和一双儿女,她割舍不了这份亲情。陆大菊说:“既然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就要对他们负责,我必须支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绝不能让家散了。”

陆大菊说到做到,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家。1999年9月,陆大菊将女儿送到县残联特殊教育学校读书。为方便照顾女儿,在县残联的帮助下,她在县残联楼下租下一个门面卖包子和馒头,还承包了2家单位的卫生清洁工作。

之前丈夫还未生病时,陆大菊每天卖早点、背女儿上学、还要打两份工,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自从爷儿俩生病后,她每天早起做包子和馒头,卖完早点又要忙着买菜做午饭,等儿子、女儿吃完午饭后,就回到位于县城附近山上的家里给丈夫做饭,督促丈夫吃药,然后带着丈夫到田里忙农活,下午5点左右给丈夫做好晚饭就又忙着赶回县城,去服务的单位从事保洁工作,等吃过晚饭收拾停当,常常都已是深夜了。

欢乐回归 乐观积极拥抱阳光

随着陆大菊的年纪增大,她特别渴望女儿能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将来也有个依靠。于是她和亲朋开始张罗女儿的婚事。2009年底,21岁的女儿终于出嫁,次年9月,她剖腹产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久违的欢声笑语再次回到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外孙的到来,给了陆大菊前进的希望。2010年10月,她倾其积蓄在金缸城村一组新建了一栋占地118平米的三层半的小楼房,把家从山上搬到了山下,土房变成了“洋房”。2017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陆大菊将自家2亩茶园进行了改造,村里又帮她争取5万元扶贫无息贷款,对早点铺子进行了改造。不久,陆大菊还清了5万元贷款,还有了一定的积蓄。

2018年,陆大菊应县人社局邀请当上了“师傅”,先后到茅坪镇四溪村、杨林桥镇等地为贫困户开展馒头加工技能培训。因为家庭原因,她平时特别关心有精神障碍的孩子,把自己的护理经验分享给孩子父母,凭借自己多年到宜昌买药而积累的“人熟”“路熟”,逐渐成了其他精神病患者家庭的“义务代购员”。

生活带给陆大菊的苦难很多,但她选择了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拥抱阳光”是她的微信昵称。她说,这一生已无法和别人比幸福,但她要让这个家充满阳光和快乐,亲人在、家才在,一家人聚在一起不散就是幸福快乐。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