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险情身先士卒 准确预判地质灾害减少损失 黄照先:16年坚守,创造“零死亡”奇迹

2020-01-17 08:35  编辑:王林  审核:

黄照先资料图 本人供图

三峡商报全媒记者王凌云 通讯员卢志亮

  阅读提示

在宜昌防灾一线坚守16年,担任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环境科长7年,面对突发险情,黄照先总是身先士卒,勇赴现场,安抚受灾群众,解决技术难题,降低经济损失,先后参与成功处置地质灾害险情近500起,用实际行动抒写了一曲曲防灾抢险壮歌。近日,三峡商报记者对这位宜昌防灾一线的尖兵进行了采访。

  守望三峡库区

  肩负重任16年坚守

“ 宜昌位于三峡库首,地灾防治责任重于泰山。”谈及肩上的担子,黄照先用“责任”作开场白。是呀,宜昌处于武陵山区和大巴山区交会地带,特殊的地质条件,加上长江、清江等大江大河在这片土地流淌,葛洲坝,三峡大坝在这里修建,两大库区在这里会聚,地质灾害比较频发。

“每年的梅雨季节,就像头顶上的一把剑,让我寝食难安……”自从16年前参与这个工作,每年春夏雨天,他就没有睡一个安稳觉。

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入汛以来,宜昌出现5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和7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诱发较大规模地质灾害218起,小规模地质灾害数以千计。整个汛期,他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滑坡体上来回奔波。7月20日晚,五峰牛庄乡松木坪村报告重大滑坡险情,黄照先于21日凌晨五点从城区出发,绕道巴东到现场调查,准确判断灾情发展趋势,锁定滑坡边界和规模,查明原因后,天已经全黑,他顾不上连续奋战一整天的疲劳,连夜撰写应急调查报告,直至深夜。7月22日中午,在从牛庄乡返回途中,又接到长阳榔坪镇社坪村发生滑坡的消息,他顾不上休息,又立即赶往榔坪,此时已是傍晚,滑坡体仍在蠕动,已阻断318国道通行,同时还威胁宜万铁路安全……说起几年前的事,黄照先依然记忆犹新。

  面对突发险情

  第一个冲到危险地带

每次发生险情,不管是什么时候,有时是凌晨,他都毫不犹豫起身,驱车到第一现场。到了现场,遇到危险,几乎所有人都不敢到滑坡地段,他第一个冲上去。他说,责任重于泰山,我是共产党员,负责地灾的科长,我不上去谁上去?

冒着山体随时滑动的危险,在山上一爬就是几个小时。滑坡经常发生于陡峭的山区,要准确判断灾情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需要对滑坡体前后左右近距离调查,并且经常无路可走,而且要么面对高温烈日,要么冒着绵绵细雨。

2016年7月25日,长阳九龙村报告存在重大滑坡险情,请求专家组前往会商。九龙村是长阳“边穷高”的不毛之地,海拔1000多米。黄照先会同专家在38℃高温烘烤下,攀爬于潮湿的灌木林中8个多小时,行径垂直高差1000多米。

在滑坡体调查完毕后,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如果大雨持续,势必溪沟涨洪,大家在雨中加快速度,经过3个小时的连滚带跑才到达安全地带。滑坡变形威胁着数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没有选择,一旦接到滑坡信息,总是第一时间克服重重困难赶到现场,研判灾情,把老百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当地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准确判断灾害

  减少损失实现“零死亡”

翻开他的汛期工作日志,平均每月野外调查时间都超过一半,几乎没有节假日,并且总是白天现场调查,晚上连夜撰写应急调查报告。正在移动的滑坡体非常危险,多数人不敢此时上山,但黄照先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毫不犹豫,立即进入滑坡去开展调查,调查完后只能依靠手机电筒下山,等就地完成调查报告又是深夜了,有时第二天天亮还要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累了困了就只能在救灾车上打个盹儿。

长年在最危险的地方调研,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他总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预测。

他告诉记者,每次滑坡涉及很多人和企业,涉及太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现场的地质专家,可以明哲保身,做出很保守的预判,这样大量的人员、物资需要转移,劳民伤财。如果作出准确的预测,转移的范围、时间可以大大节省。16年,由于他准确的预判,不仅减少损失,而且是“零死亡”,创造了三峡库区防治地质灾害奇迹。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