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城市!

2024-02-02 15:01 来源:宜昌发布  编辑:韩露  审核:黄悦

2月1日,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改革“小切口”优化营商“大环境”(第二场)在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三峡广电二号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召开,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 申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津津 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钟 建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尚 春 国家税务总局宜昌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主持人

杜玉婷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1月2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

2024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通报2023年度全省营商环境

评价综合得分与排名结果

宜昌在17个市(州)评价排名中位列第二

连续四年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优化营商环境硬核举措

宜昌这样干!

宜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023年,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统筹市县一体开展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政务服务领域创建工作,聚焦小切口,突出首创性,推出了一批市场主体有感、企业群众叫好的改革举措,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蓄能。全市政务服务领域7项改革成果,9个地区纳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纳入试点的事项总数和地区数均居全省首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以市州排名第一受到省政府专项激励。

宋金戈 摄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产业发展更有力

落实“首席服务员”制度,强化窗口授权,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首席服务员事项覆盖率达到74%。构建“四个一”惠企政策服务体系,线上“智能直达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线下惠企政策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2023年助力惠企资金兑现1.34亿元,“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服务规范”列入省级地方标准,改革经验被湖北政务信息全省推介。建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变更审批系统,完善“多规合一”平台和工改审批平台,实现投资项目工程变更线上申请和审核。优化市区项目“帮办代办”联动服务机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提速。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和免收招投标项目投标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对全市1200余个工程项目累计免收保证金42亿元,切实降低企业招投标交易成本。规范中介服务管理,发布2023年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推进中介机构“零门槛”“零费用”入驻网上中介超市,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季度考核等方式推动中介市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聚焦“小切口”改革,让市场主体更有感

拓展“免证明”应用领域,企业“免证贷”、港口经营现场监管“在线查”等24个应用场景投入使用,实现数据赋能“减证惠企便民”。探索数据公开应用场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依托政务数据公开建设宜昌市网上金融服务大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深入推进宜荆荆都市圈政务服务协同发展,638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圈内通办”。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管理和动态更新机制,“成品油综合监管云平台”案例入选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八批改革创新成果。在市场准入、工程建设等领域高频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改革,探索审管联动,采取事前预警提醒等措施护航企业发展。

➤紧盯“高效”与“办成”目标,让服务品质更精细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构建“AI+政务服务”体系,上线“云综窗”、线上预约、政务服务地图、数字政务门牌等功能,实现多样载体、智能搜索、智能导航的一体化服务,方便企业网上咨询和预约办事。12345热线开通“企业投诉平台”专席服务,落实企业和群众诉求“接诉即办”机制,强化“办不成事”窗口运行保障,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群众评考核机制,高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优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将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增强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满意度,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探索新经验、作出新贡献。

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聚焦市民诉求热点和市场主体发展需求,以“小切口”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成功指导8个改革事项、13个先行试点入选省先行区名单,其中纳入国家试点改革项目1个,获得国家层面肯定和推广项目1个,人社领域省定创建项目覆盖100%。

刘昆 摄

➤聚焦就近办,打造家门口便捷人社

以打造“家门口的人社服务”为抓手,系统布局零工驿站、社银合作等改革项目,打通市、县、乡、村四级人社服务,推动“改革试点”转变为“人社亮点”,“家门口的人社服务”入选全国人社系统公共服务标准化成果展典型案例。零工驿站项目,打破传统用工求职方式,顺应灵活就业、就业生活融合两个趋势,将零工驿站嵌入村(社区)、商圈、园区及其他人流聚集处,全市建成零工驿站195家,累计发布零工信息7.6万人次,解决灵活用工1.7万人次,改革成果得到人民日报和央视关注及推介。社银合作项目,打破部门间业务壁垒,让银行网点成为社保延伸窗口,合作银行达到7家,合作网点扩展至1191个,基本构建起“人社窗口+在线平台+自助终端+社银合作网点”立体服务网,实现个人和用人单位高频社保事项多点办、就近办、快捷办。

➤聚焦一次办,打造一站式高效人社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改革,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定事项、优流程、定标准,8个打包办政务服务事项共减少申报资料17份,精简流程7项,事项累计办理时间减少到不超过20个工作日,实现“线上一表申请、线下一窗受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经验在全省印发推广。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打通服务企业职工“最后一公里”,融合爱心驿站功能,为劳动者提供用工、维权、临时休息场所服务,2023年共服务7万人次。宜昌生物产业园城东U谷劳动争议调解站被纳入全国培育推树的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建设,突出共同缔造理念运用,通过与工会、司法、法院等部门通力合作,成立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范》,推行“四个一”标准化案件受理模式,有效破解企业和群众“四处跑路”、相关部门“九龙治水”的维权格局。

➤聚焦掌上办,打造指尖上智慧人社

标准化安薪项目,聚焦建设项目全过程、全周期,围绕资金、人员两条用工管理主线,全市评选314个“标准化安薪项目”,项目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应用“数字孪生账户体系工具”,帮助企业实现一专户在线管理多项目工资代发的目标,打造“安薪在线”欠薪监管治理系统,实现农民工工资支付信息化监管。宜昌数字化欠薪治理试点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创业担保贷款项目,创新打造“1300”网办模式,规范申请、受理、审核、公示、放款等网办环节,实现“1分钟申请、3分钟审核、人工0干预、群众0跑腿”。创建《创业担保贷款网办服务规范》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宜昌“1300”模式被评为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劳动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并入库205.6万人,上线运行“掌上找工作”平台,融合求职招聘、职业指导、共享用工等多项功能,为2万名求职者匹配推送岗位信息4万余条。

下一步,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全面深化营商环境人社领域改革,做好先行区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工作,以先行示范引领改革突破,以人社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宜昌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以先行区创建为契机,找准“小切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市系统共有14个单位11个项目被认定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项目和先行区数量为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最多,改革成效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

@宜昌摄影时光记录者 摄

➤市场准入更加便捷,平均每天诞生430个老板

出台7方面22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经营主体总数增至71.1万户,同比增长17.5%;其中企业17万户,占总数的23.9%,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经营主体15.9万户,同比增长24.3%;万人拥有经营主体数1820户,为全省市州最高。深入开展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满意度测评位列全国第37名,居全省前列。经营主体生得快、长得好,经营主体发展综合评价获评全省优秀等次。

➤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消费者满意度跃居全国百城第10名

强化公平竞争制度刚性约束,全市审查各类政策措施1325件,清理规范172份。开展第二十一届“万民消费者评诚信,医美行业满意度测评”活动,新增8家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预付式消费商家累计备案公示553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80万元。扎实开展信用提升行动,编制发布信用修复管理地方标准,帮助13.4万户经营主体完成信用修复。深入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联合抽查任务占比上升54%。蝉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知识产权保护赋能更加有力,万人发明专利17.9件

全市有效商标注册增至近6万件,驰名商标68件,地理标志商标88件,有效发明专利702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860件,各项指标保持全省前列。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启动10个高价值发明专利中心项目,实施10大重点产业专利导航,16家企业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秭归脐橙”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宜昌蜜桔”等5个地理标志品牌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中斩获2金3银,位列中部4省首位。

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充分发挥先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一流标准、一流要求、一流状态、一流担当,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走深走实,为宜昌市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贡献更多力量。

国家税务总局宜昌市税务局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紧扣“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聚焦经营主体需求,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坚持高位推进、全域联动,加大先行先试改革力度,持续擦亮宜昌税收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解决了一批纳税人缴费人的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全系统共打造先行区项目13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邵勇Yonko 摄

➤推进智慧税务,助企降成本

依托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推行应用,聚焦智慧税务建设,枝江市税务局全省首创数电发票“全链通”项目,免费为1300余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数电票领用、开具、查验、报销、入账、归档、存储全链条服务,企业财务报销单笔业务用时从1个工作日减少至2小时。猇亭区税务局全省率先推出增值税发票“财票链”项目,通过搭建税企直连平台,打通企业与税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壁垒,为辖区大企业节约成本近500万元,财务管理效率提升40%以上。点军区税务局以缩短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申报时间为切口,在电子税务局、楚税通APP先行试点开发“一键申报”功能,实现了企业所得税秒级申报。

➤优化办税流程,服务提质效

远安县税务局推出的原创项目“绿税助企”精准智能服务,为全市20余个项目134家“关改搬转”企业提供良性发展建议,在构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中精准发力提供税收智能支撑。夷陵区税务局创新“你诺我办 降低办税成本”举措,办理税务证明告知承诺事项6500余件,有力推动了办税缴费“最多跑一次”。宜昌高新区税务局推行“法审无忧”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四化”模式,实现了执法质量的大提升。宜都市税务局持续深化金融资产转让税收共治格局,为市内集团企业、银行证券业、新三板等50多户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规避涉税风险。当阳市税务局对平台企业实施全流程、全链条精细服务与精准监管,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兴山县税务局打造的车购税自助办税“车易行”项目,纳税人购车全流程办理时间缩短近80%,办税在途成本降低90%。

➤精准回应诉求,惠民解难题

西陵区税务局针对纳税人个性化咨询辅导的高频需求,打造“办问协同 全程互动”办税缴费服务新模式,累计为近30万户次纳税人提供征纳互动服务,精准推送信息23万余条,解决办税疑难1万多笔,让困扰纳税人的“问题清单”变成了惠企便民的“成效清单”。伍家岗区税务局推行“没办成,我来帮”涉税问题兜底服务,解决急难愁盼事项7.12万户次,求得“小事不出厅、大事不出局、难事不缺位、矛盾不上交”的“最优解”,做法被《全国营商环境简报》推介。秭归县税务局建立的“纳税人诉求快速响应 服务有效供给”机制,解决了20万柑农代开免税农产品发票等难题,成为当地群众的“新赞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税务局运用税收大数据助企供需“补链强链”,为困难企业牵线搭桥,实现购销金额过亿元。

下一步,将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对照经营主体新需求、人民群众新期盼,推出更多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创新举措,全力塑造税收营商环境新优势,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税务力量。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

看看现场解答

三峡商报记者提问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看到此次先行区创建名单中,“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事联办作为省级重点改革事项,宜昌是唯一试点地区。请具体介绍一下这个改革事项的创建情况和成效。

答:高校毕业生刚踏入职场参加工作,面临档案转接,户口迁移,社保费申报缴纳,社保卡办理等诸多事项,要往返公安、人社、税务、医保等多个部门,综合计算一般要提交18份材料、最长需要121个工作日、跑动11次才能办完,费时费力。对此,宜昌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事联办试点。市人社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在省人社厅的指导下,在各部门配合下,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枢纽,选取关联度高、办件量大、涉及部门多的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包括个人就业登记、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领、档案的整理和保管、灵活就业人员新增/续保、社会保障卡申领、职工参保登记、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申报、户口迁移审批等),整合成一件事来办理,通过系统对接,数据跑路,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一表申请并联办理。

通过一事联办,减少申请材料17份,精简环节7个,事项累计办理时间减少到不超过20个工作日,跑动次数减少至“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路,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便利度和获得感,2023年9月,我市试点成效得到省厅认可并已发文全省推广运行。2024年,将持续深化“一事联办”,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为我市加快推进人口聚集、人才引进等工作贡献人社力量。

三峡日报记者提问

宜昌市税务局围绕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还推出了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答:推出了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税收营商环境40条措施,形成了一批改革创新成果,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一是打造纳税服务品牌集群。在全市税务系统大力推进纳税服务品牌建设,各县市区局形成了“宜站办”“伍优办”“橙心办”“长相伴”等15个地方特色纳税服务品牌集群,在品牌之力带动下,基本建成了“线下服务无死角、线上服务不打烊、定制服务广覆盖”办税缴费服务新体系,实现了从无差别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转变,得到了广大经营主体好评。2023年政务服务“好差评”585万次评价,满意率达100%。

二是推进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建设。践行“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理念,深化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市税务系统的实践运用,持续优化办税流程,将办税功能拓展至解决纠纷、响应诉求、调和矛盾等方面,成立以“公职律师”为核心的调解团队,完善厅(所)、局、部门三级矛盾调处机制,实现矛盾就地化解,切实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三是强化政策精准推送服务。围绕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类型、人员身份等,自动识别、匹配和推送相应政策内容,不断提高税费政策宣传辅导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及时性。全年发起精准推送任务436批次,为64.25万户次纳税人“精准画像”,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以政策落实的“加”力前行,帮助经营主体“减”负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乘”势而进。

三峡广电记者提问

宜昌市在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一是“一张清单”汇聚政策资源。整合各层级各部门惠企政策,按财政金融支持、降本减负、稳岗就业、畅通经济循环(商贸物流)、扩大有效投资等五大类别,汇集22个部门209项政策,形成全市一张惠企政策清单并动态管理。

二是“一个专区”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在政府网站开辟“政策宜企看”专栏,集成建设项目审批、投资审批、企业登记、涉企收费清单、创业服务、法人服务、政策问答等企业关注度较高事项建立快速通道,打造覆盖面广、要素完备的政策发布、兑现综合平台。

三是“一个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统筹市县两级设置线下惠企政策综合服务窗口,采取“综窗收件、分流转办、部门审批、统一反馈”运行机制,编制标准化政策申报指南,做实窗口政策咨询、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申请受理等服务功能,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

四是“一个平台”实现资金“免申即享”。依托城市大脑,建设“惠企直达智能服务平台”,上线覆盖市县两级惠企资金项目,推进全市“一盘棋”管理;汇集部门数据资源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实现政策自动匹配、免申即享;对接信用宜昌、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等平台,提升资金兑付效率。

2023年,“四个一”模式助力全市兑现惠企资金1.34亿元,其中市级“免申即享”资金“一键直达”兑现 6300余万元,兑付效率提高40%。“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服务规范”纳入省级地方标准。

宜昌发布记者提问

宜昌市在探索试点促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答: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就是把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型和“知名、特色、优质、新型”四类,有针对性地落实扶持措施,引导其发展壮大。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

一是摸清底数实情,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按照“谁培育、谁负责;谁包片、谁负责;谁包户、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一名首席服务员包保,各首席服务员常态化开展跟踪服务,为个体工商户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责任体系,全面摸清底数实情。

二是实施动态监测,加强监测结果运用。采取整合多部门共享信息、入户走访、数据比对等方式,动态更新数据,定期分析比对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营收水平和雇工人数等信息,为个体工商户进行精准画像。

三是强化精准培育,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建立健全帮扶政策直达机制,由基层首席服务员向个体工商户“精准”推送,确保个体工商户对帮扶政策“应知尽知”“能享尽享”,有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