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松木坪镇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引领,联合宜都市阳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力实施“从心出发,共同缔造健康‘心’家园”心理健康服务,全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专业+骨干,打造志愿服务“先锋队”
“村里志愿者对我帮助很大,以前觉得人生一片灰暗,是他们一次次的帮助让我感到生活还是充满了温暖。我要像他们一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宜都市松木坪镇茶元寺村6组的杨大妈现在逢人就讲自己这几个月的变化。
去年因丈夫不幸去世,两个女儿又常年在外地,身边缺少亲人关爱,杨大妈一时无法从哀伤中走出来,不出门,也不跟他人交往。村干部从周围邻居处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宜都市阳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系,由心理咨询师带领心理关爱志愿者主动到她家里走访,给予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杨大妈心情逐渐好转。痊愈后的杨大妈主动加入了志愿服务队,目前,杨大妈已经用亲身经历帮助两名群众疏解情绪,恢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
为进一步发挥村民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队伍的骨干优势,促进村组心理关爱志愿服务力量与各项工作的深入融合与补充,宜都市松木坪镇以辖区茶元寺村为试点,招募了一批有爱心的志愿者,仅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就使队伍不断壮大。人数从村委会开始推荐的6人发展为如今慕名而来参加的19人。这批人从纯粹热心、毫无专业知识的民间组织到如今拥有心理学知识、有板有眼的正规队伍;从最开始的自我学习体验成长到带动更多的力量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且帮助有需求的村民群众疏导情绪。他们的爱心帮助使得村里更加和谐美好,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
家访+接访,打出多元服务“组合拳”
在实际工作中,松木坪镇与宜都阳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心换心护稳定。对相关人员采取每周见面,每月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思想转化、行为回归。同时入户连心展真心。认真开展“屋场会”等入户连心活动,完善村民、村委之间的联系,面对面了解民之所需,精准施策解民之所忧。
某村民因堰塘使用事宜与他人产生矛盾,双方言语过激,一直僵持不下。宜都阳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对情绪激动的该村民通过沟通引导的方式,使其淤积心中、蒙蔽理性的情绪及时得到了宣泄,通过工作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劝导,矛盾双方最终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握手言和。
倾听、疏导、理解与尊重,是松木坪镇社会心理服务团队化解特殊重点人群心结、获得信任的关键所在。每件重点矛盾调解纠纷事项都会有心理咨询师全程参与,充分发挥她们的专业优势,对矛盾双方进行心理疏导,形成上门“家访”+接访”的工作模式,助力推动“事心双解”。
摸排+咨询,当好排忧解难“服务员”
对全体村民进行前期资料收集及摸底排查,重点对有迫切需求的特殊人群建立个案档案,跟进个案需求,由专业咨询师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开展个案辅导服务。一方面协助求助者缓解情绪,调整状态,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另一方面及时帮助求助者提高生活信心,促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平衡,让他们在社会的各种角色中准确定位,从而做好与家人及周边人员的良好沟通,恢复或者促进社会功能。
如王某因早年长期留守家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理解,一度出现恐惧、悲伤、抑郁情绪。心理咨询师通过反移情表达,替她表达其内心压抑的情感并为其情绪命名,看见需求,通过介绍心理健康意识,提供建设性意见,鼓励其增强信心,释放内心压抑的情感。如今,她的不良状态不仅得到了缓解,而且还增强了社会功能,提高了幸福指数。她发自内心地说:通过心理咨询,我现在才感觉到什么是幸福的生活。
普及+培训,筑牢宣传引导“主阵地”
针对矛盾纠纷容易升级的特点,松木坪镇政府联合宜都市阳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全镇11个村级社区逐一开展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普及宣传与培训。同时让参与人员提升自我认知,管理情绪,建立良好的社会功能,改善亲密关系,解决家庭矛盾,促进家庭社会和谐,防患于未然,降低风险,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如今,该镇已开展了对茶元寺村、泉水垱村、江家湾村、松木坪社区及全镇所有网格员的5次培训工作,培训人员近5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讯员张秋华、黄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