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葫芦”做“根须” ——长阳推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一线见闻

2021-09-01 08:4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覃江云  审核:廖全

7月以来,长阳在全县掀起“深入转思想转理念转作风,干出新形象新印象新气象”破冰突围大研讨,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转作风,怎么转?转什么?连日来,记者深入一线,听亲历者讲述暖心惠民的故事,感受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带来的新气象。

深夜上门查灾情

雨一直在下,8月26日晚,榔坪镇关口垭村驻村第一书记郑东华的电话响起,关茶路一处上档墙体出现垮塌。了解详情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后,郑东华和村党支部书记向兵等3人即刻冒雨驱车赶赴受灾地点。

今年7月底,55岁的郑东华扛起关口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重担。参与疫情防控值守、接送群众接种疫苗、协助村级换届选举……样样事情他都身先士卒。 “为了疫苗应接快接,工作队连续十多天没有休息!” 向兵对郑东华的硬作风很是佩服。

“得先把路抢通才行。”垮塌的山石拦在路中间,车子无法前行。顾不上危险,郑东华一行迅速下车,就着微弱的车灯,仔细查看垮塌情况。

查看完路面,大家又步行赶去村民覃文(化名)家中,覃文的房屋距垮塌处直线距离只有40米,一旦出现大面积垮塌,房屋前的院子首当其冲。看到第一书记上门查灾,覃文对此前的“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希望在原有方案上,加高加宽挡土墙。

“你随时注意情况,天气一晴就马上开工。”得到准信,覃文算是吃下了定心丸。

回到村委会,已是晚上12点多。“第一书记不是来‘镀金’的,更不是来做做样子的。”郑东华说,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里,不能丝毫懈怠,要尽心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画外音】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党员干部不能做浮在水面的葫芦,而是要做扎进大地的根须。

牵线搭桥解难题

“他们不是一罚了之,而是帮我们想办法解难题,非常感谢!”提起长阳城管局为渣土找“婆家”的事,云兰芳运输公司负责人张小云连连点赞。

今年7月,负责长阳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综合楼项目渣土处理的张小云遇上了麻烦事。由于项目工地场地有限,施工产生的大量渣土“应接不暇”。

“道路施工需绕行,渣土运往经济开发区填埋场处理,每车成本增加100多元。” 张小云表示,寻找新的渣土填埋地点势必影响工期,随意就近堆放又会违反环保相关规定,这让他很是苦恼。

就在此时,正在开展全县砂石料、渣土运输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长阳城管局执法大队到项目现场巡查,得知企业为渣土处理犯难时,执法大队副队长覃建有了主意。

原来,执法大队在清江特大桥项目巡查时,了解到项目方修建人行阶梯正缺少渣土回填料。一方“待嫁”,一方“盼娶”,覃建立即安排两个项目的负责人接洽,双方不到一个小时就达成了初步协议。

据了解,此举为云兰芳运输公司节约运输成本数万元,处理渣土100多车。

【画外音】党员干部转换角色定位,多一点主动服务意识和换位思考,城市管理和营商环境更有温度了。

以心交心帮到底

3天完成无纺布项目征地,4天完成硅藻板项目一期80%征地,7天完成药品钙、承安和久连环二期共计133.05亩征地工作,征迁同意率100%,群众满意度100%……这是长阳磨市镇推进项目建设百日攻坚的亮眼“成绩单”。

作为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战场”,位于磨市镇的长阳民族工业园征地拆迁任务繁重。该镇征迁工作专班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心交心帮到底,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村民彭晓(化名)的宅基地正位于长阳民族工业园松树岗二期标准地征地拆迁范围,一方面担心征迁后的去处,另一方面对补偿有疑问,同意书上迟迟未落笔。

“您放心,只要是合理要求一定到位!”镇、村两级干部组成征地拆迁专班,俯下身子听呼声,上门入户做服务,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逐条梳理、耐心解答。

征了地,等于没了家?为了打消群众对于新宅基地的顾虑,工作专班对症下药,组织人员协助完成新址踏勘,筛选、推出了一批位置优、人气旺、能发展的住宅用地。

抓了阄,选了址,彭晓“中标”芦溪村集中安置点中心地段。“每个征迁户都是镇上管、村里帮,服务真到位。”感受到专班工作人员的真诚,彭晓满意的在同意书上签了字。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拉近的是感情,转变的是作风,跑出的是长阳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截至目前,长阳民族工业园累计完成征地1400亩,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个,入驻企业16家,建成投产企业10家,总投资突破30亿元……

【画外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记者 高然 通讯员 覃丹 李胤)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