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 | 农旅“融”出村企民共赢新路子

2021-05-12 11:1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雨琴  审核:龙怡洲

立夏时节农事忙。5月6日,记者走进位于长阳磨市镇救师口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钢架大棚里生机勃勃:葡萄、梨树、金银花等幼苗茁壮成长,二十多位村民在园里忙碌着。

昔日无人问津的田地,因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落地变成了香饽饽,救师口村的百姓也走上了一条“村集体+市场主体+农户”、创新经营、长效增收、村企民共赢的新路子。

穷村有了好产业

机械成了“主力军”

葡萄苗轻轻摇摆身姿,正在被“洗澡”,在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的均匀施水下,一株都不会被落下。

同时为20亩土地施水肥,过去这在村民眼中简直是天方夜谭。“水肥一体化滴灌管道一人就能操作,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更大大缩短了时间成本。”村民詹祖平向记者介绍,过去只靠着人工,一人一天只能施2亩地的肥,费时又费力。

2019年刚刚摘下了“穷帽子”,救师口村又积极寻找致富新路子。

村里想发展,还得靠产业。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根据本村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气候特点等情况系统谋划,找准了“融入服务大集镇,打造休闲观光园”这一发展定位。

说干就干,救师口村在帮扶单位省直机关工委的协调下,先后争取到省烟草专卖局和国网公司等单位的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共计390万元,还邀请三峡大学专家帮助设计了农业配套项目,省农科院果茶所提供技术支撑,并由招标引进的宜昌海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整体承包经营。

2020年初该村以中药材、四季水果为主的200亩休闲观光园落地建成。

农业围绕生态转

处处都是好景观

搭台唱戏,不能只卖门票。农业产业园也不能只卖蔬果,农旅结合才是致富增收的好出路。

产业园沿小营头河而建,潺潺河水顺势蜿蜒而下,自然连接两岸美景,正是一张天然的生态名片。

乘势而上,救师口村整合资源,在小营头河流两岸修建2200米机耕道,并在道路两旁栽种花草,进一步营造生态氛围。

产业园周边也修建了长1200米的步道。拾级而上,“小营头”“大营头”“驻马溪”等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地名便出现在脚下,行走千米,穿越千年。

“四季”采摘园里,葡萄、黄桃、平架梨、蓝莓静静生长。詹祖平告诉记者,等到明年,采摘园就能面向市民开放了。“园内田间都修建有步道,让游客开心采摘、游玩的同时不会一身泥。”詹祖平说。

远眺小营头河,一座拦沙坝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将与“四季”采摘园、两岸花草、清澈的小营头河形成小流域景观。

百姓吃上“农旅饭”

既兴乡村又富民

玉米红薯满地种,只管饱腹不致富。过去的救师口村里没产业,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农民腰包更是鼓不起来。

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后,如何高效运营,实现村企民共赢?救师口村提出按“村集体建设、市场主体培管、百姓共同受益”的方式运营,约定后期盈利按照村集体、市场主体各50%的比例进行分配,实现双赢。

“对项目发展带来的村集体收益,5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和休闲观光园后期发展,30%用于带动贫困户发展,10%用于教育扶贫,10%用于特困帮扶,实现村企民三赢局面。”救师口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向贤丰说。

随着产业园的建成,近30位村民成了“土专家”。宜昌海博农业公司派出技术骨干手把手指导村民掌握种植技术、熟悉种植管理流程,这些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农业技术顾问,每年稳定增收4000余元。

村里将建设中药材加工厂,建成后预计能提供50个就业岗位。“乡村要振兴,帮扶要‘输血’,更要自己‘造血’。产业园的落地势必会吸引乡亲回乡创业,救师口村一定要将农旅融合这条路走好、走顺。”向贤丰说。(记者 高然 通讯员 杜强 覃丹)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