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年轻人回来了”

2022-09-26 07:1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雨琴  审核:金睿

河岸边,一字排开的水泵火力全开,“嗡嗡”声此起彼伏。果园里,果农们拖着水管来回穿梭,一股股清水从水管里喷涌而出,瞬间被干透的泥土吸收。

9月2日,记者来到秭归县水田坝乡龙口村,入眼皆是村民抗旱自救的场景。

果树“解渴”,村里的青壮年出了大力。“上山铺设钢管需要力气,年轻人上!下河安装水泵需要技术,还是年轻人上!”龙口村党支部书记徐东说,自6月以来,200多名青壮年成了村里的“抗旱突击队”,几乎随叫随到。

而在十年前,这个时节能在村里看见青壮年,那是一件稀罕事。

“地少人多,只能种脐橙。可几毛钱一斤的橙子,还得求着人收购,怎么养家?青壮年都去打工了,过年杀年猪都找不到人帮忙。”村里的老人胡江回忆说。

要想发展好,还得靠产业。2008年起,龙口村开始改良脐橙品种,调整产业结构。

橙子品质攀升。梯次布局早中晚熟、高中低海拔的脐橙产业带,“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的种植模式正式形成。

好品质引来八方客商。中通、圆通、顺丰、邮政等快递公司都在村里设了点。“一进11月,公路上都是货车。要想买到好橙子那得提前预定呢!”胡江笑着说道。

“从前卖橙我求人,现在买橙人求我。”看准商机的青壮年,陆续开始回村。

1988年出生的董健,属于最早回来的那批人。2013年,预见了脐橙品种改良后的商机,董健果断放弃湖南某钢厂的工作回了村。

种植新品种、网络销售、网红带货……董健发挥年轻人的冲劲,将自家的果园扩大到20亩,仅橙子一项年收入就超过60万元。

2021年,进村采摘的人多了,嗅到商机的董健又开起农家乐。仅仅一年,毛利润就达10万元。

收入早已超过当年的“铁饭碗”,董健有了更大的目标:“要把龙口的脐橙品牌做大做强,和赣南脐橙媲美!”

40岁的胡林有点遗憾回来晚了。他曾在宜昌某网络公司工作多年,去年才回到村里。回村后,他第一时间让自家脐橙上了“网”,当年收入就增加近2万元。

今年碰上了旱情,收成会有所下降,但胡林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回来的选择肯定没有错!”

数据显示,龙口村户籍人口共1598人,其中在家种植柑橘的20岁至50岁的青壮年有500多人。

2021年,秭归县正式启动了“中国橙谷·环吒溪河”4A级旅游区、环吒溪河共同富裕先行带“双创双建”,龙口村恰好位于核心区域。

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村里又掀起了一波“回归潮”。45岁的王英就是其中之一。

距离村委会约500米,王英的“橙渔乐宴”正在升级改造,十余名工人忙碌着,她也跑前跑后“帮小工”。

十几年的烧烤经验是回乡的底气,村里的发展则是投资的动力。“投资了150万元,一共4个包房,还有10个住宿房间。等4A级旅游区创建成功,不愁客源!”对未来,王英信心满满。

2021年,龙口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39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原来村里青壮年在外打工的占一半,现在不到8%。”徐东说,“我们村里年轻人回来了,青壮年已成为乡村振兴绝对的主力军。”

与龙口村隔河相望,水田坝集镇建设正如火如荼。橙谷小镇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初具规模,大型赛事接二连三;坝上城堡主题公园新增了网球和篮球场,运动健身有处可寻;8700平方米的橙谷商业街正式对外招租,娱乐购物就在家门口……

年轻人回得来,更要留得下。水田坝乡乡长姜华表示,下一步,将提升乡里的旅游承载能力,确保每一份“归来”都后顾无忧。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郭婧婧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