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六大行动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宜昌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方案》解读

2022-08-18 07:4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熊鹏  审核:闵娜

为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全面提升区域活力中心功能,宜昌市制定出台了《宜昌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通过实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六大专项行动,营造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的浓厚氛围,促进全市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实现青年就业更充分,青年创新创业氛围更浓厚,青年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打造全国青年优先发展样板城市。三峡日报就读者市民关心的相关内容,结合《方案》对“六大专项行动”进行了解读。

1:实施青年培根逐梦行动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载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领凝聚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着力凝聚青年共识。运用青年话语体系解读宜昌加快建设“六城五中心”、奋力打造“产业兴旺、功能强大、文化厚重、人气鼎 盛”现代化梦想之城的壮阔实践,鼓励和支持青少年成为传播“宜昌好声音”的代言人,引导青少年传承弘扬以屈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一批年轻化、本土化、通俗化的宣传作品。以网络作家、网络主播、自媒体人、文创青年、街舞青年、快递小哥等为重点对象,做好新兴青年群体的引领凝聚、组织动员和联系服务工作。

选树青年标杆典型。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活动、重大民生工作一线建功立业。广泛开展先进青年典型选树宣传活动,讲好青春奋斗故事,激发青年价值实现和群体身份认同,激励广大青年比学赶超、争当先锋。提升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创业者协会的引领性、活跃度。

2:实施青年就业引流行动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化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现代特色农业等产业集群,为青年就业创业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以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促进青年就业集聚。

加快青年人才引育。深入落实“1+4”人才政策,办好宜昌创新人才学院,依托“宜才码”为青年人才提供专属服务,5年内引进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不少于20万人。开展“百名博士宜昌行”“千企百校行”“万名大学生宜昌行”“万名校友资智汇宜”等活动。高标准打造宜昌科教城,到2025年全市大中专院校在校生规模突破10万人。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土产业人才队伍。

引导青年就业“洄游”。落实本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留宜就业支持政策,持续提升本地毕业生留宜就业比例。激活建强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团工委,凝聚动员宜昌籍在外青年宣传推介宜昌。大力开展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走进宜昌、感知宜昌、扎根宜昌。

3:实施青年双创赋能行动

支持青年科技创新。抢抓国家“东数西算”机遇,充分发挥湖北三峡实验室辐射效应,依托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宜昌科教城、“宜荆荆恩”科创走廊,不断完善青年科技创新生态。支持青年科创人才立足岗位开展科创实践,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创新项目或技术,按规定给予政策及资金扶持;鼓励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在项目融资、市场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探索实施科技专项“揭榜挂帅”制度。发挥青少年科技节示范引领效应,充分激发青少年创新潜能。

加大青年创业扶持。注重引育青年创新领军人才和青年创业领军人才,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青年创业孵化“1号店”,整合提升众创空间、孵化器、青创园等孵化载体。引导投资基金重点扶持青年创业项目。定期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毕业5年以内的创业青年提供低成本创业扶持。

引导青年投身新经济创业。鼓励引导广大青年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投身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网红经济、文创经济等领域创业。支持青年积极参与宜昌特色文创产业发展。

4:实施青年筑巢安居行动

实施青年安居工程。大学生来宜实习实训由用人单位提供免费住宿,来宜求职应聘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15天。对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毕业生提供人才公寓或发放租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分类人才购房发放一次性“购房首付款补贴券”,享受对应的公积金贷款政策。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到2025年筹集不少于1万套。

加强青年婚恋服务。完善全市适婚青年数据库,分层分类建档立卡、精准施策。加强兴趣社群建设,丰富青年社交场景,到2025年新增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社群不少于500个。每年开展交友联谊活动不少于300场次,覆盖青年不少于1万人次。

加大教育养老服务供给。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力争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支持用人单位开设托儿所或育婴室。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在社区常态化开办“希望家园”,提供暑托、寒托服务。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普惠性养老机构建设,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缓解青年赡养老人压力。

完善青年生活配套服务。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同步配套青年便利生活设施。加快建设大剧院、美术馆、科技馆、会展中心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推动公共活动场馆和体育设施向青少年公益开放。依托筑堡工程,加大社区场景供给,打造青年“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加快建设物流节点城市,提升青年网购便利度。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扩大公交学生卡覆盖面,开设连接大中专院校与商圈、旅游景点的定制公交线路。

5:实施城市活力倍增行动

打造青年城市IP。将三峡新青年精神内核充分融入宜昌城市人文,精心策划打造美妆、剧本杀、手游、歌曲等自带流量属性的青年文化产品。建好屈原文化公园、古今·大南门、西坝不夜岛、平湖半岛等文旅地标,推出青年十大网红打卡点、十大潮购潮玩目的地。新建和改造主题公园、亲子乐园、创意集市等休闲娱乐场所,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化设施、交互式场景,打造具有青年人文气质的城市文化品牌。

举办赛事交流活动。定期举办龙舟大赛、漂流大赛、街舞大 赛、电竞大赛等主题赛事,定期开展动漫嘉年华、青少年艺术节、音乐会、钢琴艺术节等主题节会活动。畅通青年对外交流渠道,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建立面向宜昌籍海外留学生的联谊性组织,积极承接团中央、团省委青年对外交流项目。

优化城市消费业态。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引导环夷陵广场核心商圈和中南路、解放路等片区级商圈丰富消费业态,实行错位发展,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买手经济和流量经济,引进青年喜爱的文创、手办、虚拟偶像等新业态。支持特色小店、商场、老字号等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丰富青年消费供给。推动城区夜间经济发展,优化夜市业态布局,打造活力时尚的夜间消费经济区。

建设“青年之家”活动阵地。依托“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上线“12355亲青在线”青年学习生活服务数智平台,为青年提供便利的指尖服务。打造“青年之家”旗舰店,分层分类构建“旗舰店+ 高校店+社区店+共营店”四类“青年之家”活动阵地,到2025年建设“青年之家”不少于50 家,开展活动不少于5000场次,覆盖人群不少于10万人次。

6:实施青年社会融入行动

引领青年志愿服务风尚。深入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健全青年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激励嘉许、权益保障机制,擦亮“本禹志愿服务队”、“三峡小橘灯”等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加快构建青年社会信用体系。深化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青年社会组织。大力实施“社区青春行动”,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拓宽青年政治参与渠道。支持共青团、青年联合会等代表青年积极参与各类协商,广泛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模拟政协”等活动。建立党委、政府定期倾听青年心声机制,充分发挥“青年汇智团”建言资政作用,增强青年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加强青年工作研究,建立青年工作智库。

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引导青少年培养体育爱好、养成锻炼习惯,增强身体素质。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推进全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配备全覆盖。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依法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导青少年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阮仲谋 杨婧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