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场村:小小花椒结产业良缘

2022-05-27 21:51 来源:宜昌高新白洋  编辑:胡晓庆(实习)  审核:熊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白洋镇立足农业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白洋镇太保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辛勤耕耘,扎根在农村服务第一线;他们爱岗敬业,推广特色农业,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带动农户,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栽种出了致富的希望。

丰收年里销路难

“郑书记,蛆柑是湖南产区那边才有的,你看我这么好的桔子,一框50斤才卖五块钱一筐,咧该怎么搞?”几年前,太保场村三组村民李光芹在桔子成熟待出售时,对太保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郑金伟说的一段话,引发了郑金伟的思考。

受柑橘大实蝇(即蛆柑的感染源)病虫害影响,国内柑桔市场总销量下滑,白洋镇的柑桔收购价格也跌至冰点。如何破解难题?是在本村现有柑桔加工厂基础上拓宽市场找销路,还是另辟蹊径探索其他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给太保场村两委出了个难题。

考虑到太保场村周边兄弟村乃至全市农户大部分都是以柑桔种植为产业,受大环境影响,难以突破柑桔销售价格低的重围,村两委尝试另寻一种适合本村的经济作物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推广。

小小花椒大文章

查资料、问专家、询百姓、跑基地......村两委班子时刻把“找路子”挂在心里,去哪儿都想着看看其他地方的产业。

寻寻觅觅不得,无心插柳成荫。在一次外出聚餐时,家人点的一道花椒鱼让郑金伟眼前一亮,就是它,花椒!

随着川菜在全国成为主流菜肴,麻辣鲜香的口味让人们“过嘴不忘”,其中的秘诀就是花椒,而它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市场火热、价格走高,郑金伟觉得花椒也许会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花椒适合温暖湿润、深厚肥沃的土壤环境,耐寒耐旱、喜阳光,抗病能力强,而不耐涝的缺点又能被柑桔种植园较高的地理位置优势完美弥补。再加上花椒管理容易、适应性强,种植起来相对便利,采摘时节也能老人孩子齐上阵,带动全村劳动力同步收割,十分适合太保场村作为主产业推进。

在综合考虑之后,最终确立以花椒作为太保场村产业转型、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要产物。

群众参与推广快

确立目标后,后续工作就此展开。为了让太保场村花椒有更优良的品质和质量,郑金伟带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四川、重庆等大型花椒种植基地参观调研,引进当地优良花椒品种,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回村后,他先以自家耕地作为实验田,在门前屋后的旱地,种植了十多亩花椒树,探寻、摸索如何种好第一批“太保场花椒”。在自家实验田获得成功后,郑金伟更是发动村两委主动到田间地头宣传推广花椒种植,分享讨论培育技巧。

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但推广之路没有想象中容易,村民们担心改种花椒树无法获得较好的收益。村党支部委员瞿庭全找到村民李光芹,为他深入介绍了花椒种植的市场前景和收益回报。经过考虑,李光芹同意把自家部分柑桔树改种花椒树试试效果。一段时间的种植和观察,让李光芹充分了解了花椒的优点,他决定把柑桔全部改种花椒。有了他带头,其他村民也打消了疑虑,开始积极尝试。

截至目前,太保场村已发展花椒种植26户,种植面积达45亩,并于2020年12月10日注册成立了宜昌高新区“椒源”花椒专业合作社。从此,太保场村有了自己的农业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品牌,也让村民获得了一份可以把劲儿往一处使的归属感。

产业升级再发力

有了鲜花椒,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如何把花椒种植由粗加工向精细深加工转化,打造成熟产业链,真正让花椒的价值“颗粒归仓”?成了摆在太保场村两委面前的另一个难题。

“花椒散卖不能对消费者产生足够吸引力”。白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希在一次调研中,建议太保场村购买第三方服务为产品量身设计包装,突出花椒产业的本土元素,持续把控花椒品质。同时进一步深挖市场需求,创立花椒深加工基地,依托太保场村临近国道、港口的交通地理优势,带动运输业、服务业、种植业的多向发展。

小小花椒粒,致富“小金豆”。2022年4月,太保场村围绕“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定位,将“椒源”花椒产品正式推出市场,太保场村花椒正在实现从“提篮小卖”到“热卖全国”的逐步转变,真正将花椒产业打造成绿山富民的特色优势产业。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