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刺绣:一针一线绣出美好生活

2020-10-23 06:4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闵娜

在屈原故里景区芈绣馆内,绣娘们正在刺绣。 图片由秭归文旅局 提供

一针一线,一块棉布,在绣娘的手中幻化成一幅幅动人的作品。

走进位于屈原故里景区的芈绣馆,只见用三闾刺绣技艺绣出的一幅幅精致的绣品静静地陈列在馆中,无声地诉说着一代代绣娘和峡江、大山的故事。

三闾刺绣,是屈原故里传承千年的非遗瑰宝,也成为秭归部分留守妇女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传承2000多年的指尖技艺

来到芈绣馆,古色古香的砖、瓦让人沉醉在峡江风情中。

33岁的芈绣馆负责人、三闾刺绣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为介绍,该馆原是从归州搬迁复建的青滩古民居,2019年该公司入驻,如今400多平方米的芈绣馆,用于三闾刺绣技艺体验及产品展览、销售等。

进入馆内,记者看到,各色产品上,一幅幅刺绣或艳丽、或典雅,麦穗、花朵等元素栩栩如生。

成为拿起一个蓝底白线的抱枕说道:“这就是三闾刺绣比较典型的挑花绣,用蓝色布、白色线进行颜色搭配。”

在该馆内,记者看到还有香囊、睡眠枕等各种产品,吸引着游客观赏。

成为告诉记者,这种古老的民间刺绣兴起于汉代,在两千多年的民间传承中,以屈原出生地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一带最具特色,故而被称为“三闾刺绣”。

“三闾刺绣凭绣娘巧手发挥,故而表现力强,带有浓厚的楚文化色彩。”成为说,三闾刺绣代表作品有“端午龙舟”“双龙抢珠”“八桃献寿”等100余种。刺绣手法主要包括挑花、课花、斗花、掇花、平绣五种,历史流传的针法多达100多种,至今仍被传承运用的仅剩10余种。

将设计感融入古老技艺

此前,三闾刺绣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面临着传承难题。

而在成为等人的努力下,这个难题正逐渐得到解决。

时间追溯到2013年,在屈原镇游玩时,成为见到几个绣娘们正在刺绣,简单的针线和棉布在她们手中变成了精致的绣品。

“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觉得太神奇了。”此后,成为遍寻“三闾刺绣”技艺传承人,虚心请教,结合自身设计和刺绣功底,慢慢地掌握了“三闾刺绣”的秘诀,并开始通过网络售卖自己的产品。

2016年,成为又创办了湖北慢工绣艺有限公司,但起初肚兜、荷包等传统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并不高。

成为想到将设计美感融入到这种古老技艺中。同时,成为还开始研发一些新产品,例如艾绒刺绣枕、公文包、汽车坐垫、抱枕等。2018年,公司参加“2018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选送的绣品从8万多件参赛商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这也让三闾刺绣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在传承中带动脱贫致富

如今,除建设有芈绣馆外,该公司还在秭归九里华为电商物流园建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通过刺绣专业技能培训、手工刺绣产品回收、收购野生艾叶等方式帮助秭归老乡提高收入,并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贫困户手工刺绣产品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共带动 472 人创收。

“很多原本只能留在家里带孩子的女性,也开始加入到刺绣中,既实现了自身价值,也照顾到了家庭。”成为说,有的不仅自己绣,还加入到设计、分件、发件当中来,能得到更多收入。

更让成为高兴的是,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现在40岁以下的绣娘占到三分之一。”

“和我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愿意将这份技艺传承下去。”成为说,自己也将继续努力,将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壮大绣娘队伍,让“三闾刺绣”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更为夺目的光彩。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陈曦 通讯员 蔡令仪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