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在”工程要着力提升“三力”

2020-07-15 07:3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徐梦琦  审核:刘小凡

中共兴山县委书记 汪小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这既是党中央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实施基层党建“三在”工程的根本落脚点。通过近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深深感到,要推动“三在”工程走实走深,必须以提升基层工作凝聚力、基层组织战斗力、党建质效引领力为重点,增强组织力,从而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必须注重力量下沉,提升基层工作的凝聚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实施“三在”工程,必须坚持 “一线工作法”,让党员干部在一线提升组织宣传、发动凝聚群众的能力,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人生价值、推动工作落实。身入群众。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把资源和力量真正向最基层集中集聚,让党员干部在一线锤炼本领、服务群众。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大力选聘“扶贫特岗村官”,着力建设“年轻化”“优质化”“精准化”驻村扶贫队伍,真正做到尽锐出战。心入群众。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从“鸡毛蒜皮”的小事着手,在“家长里短”的琐事上用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解决难题,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连心、肩并肩。要出台激励关爱基层干部的实施办法,提高基层干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生活待遇,引导更多的优秀干部、人才留在基层、流向基层,让党员干部在基层安心工作、用心服务,让基层成为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热土”。情入群众。要把群众当亲人,把他们的诉求当家事,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跟我们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体现群干的鱼水深情。要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心工程,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要积极推行“党员包保、网格服务”,由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对村小组进行包保下沉,与群众打成一片,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以“群众满意”来检验工作成效。

让人民群众生活在集体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要强化党的建设,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组织功能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全面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吸引人民群众在集体中生活,带领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建强班子队伍。要积极实施基层组织建设“整县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补齐班子建设短板,压实县领导挂点、“第一书记”蹲点、乡镇班子包点“三级责任”,确保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转化升级。壮大集体经济。要全面补齐集体经济短板,通过建设三峡库区最大集中式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红到村社区,推动集体经济收入村村达标。聚焦基层治理。要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农村基层自治、多元共治机制,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聘选“乡村代言人”,让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到村级发展规划、乡村振兴等重大村级建设和基层治理中来。要探索开发公益性岗位,通过设置农村道路清扫、村公共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安全协管、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真正让人民群众依靠集体、生活在集体中。

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必须做好融合文章,提升党建工作的引领力。阵地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是服务群众、紧密联系群众的基础平台。基层党组织要赢得口碑和民心,就必须强化基层阵地建设,将“有形阵地”和“无形阵地”同步筑就同步建设,把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让广大群众拥护党的领导、相信党的组织、认同党的干部、响应党的号召。强化服务意识。要充分盘活无职党员,引导各村建立项目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兴旺、乡风文明、联心服务“五类专业化党小组”,为贫困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要通过推进“农村孝心养老”“扶贫理事会”,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产业带动。要积极打造工业园区、特色农业、旅游廊道、红色文化等特色党建带,加大示范村党组织培育力度,通过党员“双带”,持续为农户增产增收。创新工作方法。要把基层阵地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中心工作紧密融合起来,以“四双”行动为抓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提升党建引领力,让党建活力与发展生产力深度融合,是实施“三在”工程、真正让基层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的固本之策和活水之源。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