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资源饭”转型吃“生态饭” 白云村终于有了白云飘

2020-01-18 08:51  编辑:王林  审核:

本网讯(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黄海涛 杨阳)1月14日,冬阳融融,远安县茅坪场镇白云村的山峦间轻雾升腾,这个曾经被煤灰困扰的山村,终于有了蓝天白云,现实环境与村名相符合了。

一大早,村民邹培梅就将年货腊肉、腊鸡晾晒在院坝里。与邹培梅家隔着一条公路的徐辅兰也起了个早,将被单、棉絮、衣服拿到院坝,让难得一遇的冬阳杀菌。与此同时,其他邻居也都忙着晒年货、做卫生,准备着过年的事情。

68岁的村民曾宪忠告诉记者,很多年了,没有像这样过节前的舒心场面,过去院子里灰尘漫天,连窗户都不敢开,别说把吃的食物、穿的衣服放在室外晾晒。

白云村党支部书记王运红介绍,2018年全村煤矿企业整体关闭,留下一个个如小山般的尾矿堆场、煤场,造成河水断流、黑尘漫天、山体伤痕累累,尾矿堆场引发的生态问题成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闹心的事情。

2019年,白云村引进煤矸石加工厂,将煤矸石按每吨10元的价格对外发包,其中6元分给周边群众,4元作为村集体收入。对于清理后的渣场、煤场,白云村及时进行平整、覆土、栽树复绿,对煤粉“黑化”的建筑和路面进行除黑刷白、换瓦和修葺,疏通矿渣侵占的河道,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在整治完毕的狮子垴煤矿旧址,原有的10余亩煤场和矸石堆场已覆土复垦,2019年收获玉米1500多公斤。矿渣遍地、黑尘飞扬的景象已不见踪影,林木繁茂、青山如黛的村落已靓丽如初。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白云村从尾矿外包收入中提取专项资金,按每亩1000元的补助标准,鼓励村民发展猕猴桃种植业,让老百姓从吃“资源饭”转型吃“生态饭”。邹培梅把家里的3亩地流转给村集体,每年可得到1500元的流转费;徐辅兰家里种了1亩的猕猴桃,去年挂果150多公斤,卖了3000多元钱。全村群众走上了发展生态产业之路。

随着生态变好,山上长满了黄姜、红藤、拐枣等药材,邹培梅和丈夫在工厂上班的闲时,就上山打山货。邹培梅说,2019年上山采药材就赚了3000多元钱,过去地里种的萝卜都是黑乎乎的,送人都没人要。

为了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村里利用矿山企业关停遗留的闲置房屋修建冻库一个,搭建了淘宝电商平台,注册成立“堰云岭”商标,推动猕猴桃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全村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达1000亩,2019年挂果面积200多亩,实现销售收入60多万元。

王运红说:“2019年9月,白云村成功举办了首届猕猴桃采摘暨土特产品展销节,活动期间接待各地游客3500多人次,接待各地商家、合作社、商业团体20余个,交易额达40万元。”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