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追赶者到行业领头羊 宜昌南玻光电矢志不移掌握核心技术

2021-03-29 07:0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刘小凡

南玻生产的0.18毫米超薄电子玻璃。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通讯员 谭雪姣 摄

随着5G时代来临,高清视频的传输,对电子屏幕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同时也要求越来越高。如今,宜昌南玻光电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0%,从技术追赶者一举成为行业领头羊。

3月17日,记者走进猇亭区唯一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车间,探寻其中跨越的奥秘。

核心技术决定市场风向

堆垛区一排排机械手臂从生产线上抓起玻璃,平稳地放置在预制堆垛上;切裁区内智能化生产线上0.33毫米的超薄电子玻璃“行走”在传动线上,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各项监测数据,随着玻璃下线,玻璃信息打印完毕。

“目前我们公司根据订单情况,正在全力生产0.33毫米的电子玻璃。”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张颖告诉记者,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了宜昌南玻光电产品订单的快速增长,去年疫情期间净利润翻了一番,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上升25%。逆势上扬的背后,在于产品的技术含量高。厚薄差、翘曲度等各项关键指标远超竞争对手,所以牢牢掌握了市场定价的话语权。据了解,此批0.33毫米的超薄电子玻璃生产完成后,接下来会根据市场需求生产0.2毫米、0.18毫米的超薄电子玻璃。

“如今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依托现有技术储备,具备了冲击0.15毫米量产的能力。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继续增长。”张颖信心满满地说。

向“卡脖子”技术进军

过去,国内超薄电子玻璃基板的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大规模浮法生产量产纪录为0.2毫米。玻璃越薄,技术难度越大,每薄0.1毫米,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都要成倍增加。要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突破技术瓶颈,首先要突破0.2毫米。

“玻璃有收缩率,从传统浮法工艺上来说,0.25毫米是极限,不做不能打破瓶颈,做的话那是困难重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研发工程师李恒建告诉记者,超薄玻璃采用的是浮法加工工艺,玻璃液从窑中出来浮在锡面上摊薄,在温度场的精确控制下拉制成为所需厚度的超薄玻璃。玻璃的厚薄差、气泡数量等指标必须严格控制,这些都是必须攻破的核心技术。

在总经理孙亚明的带领下,公司开始向“卡脖子”技术进军,打响了向量产0.2毫米超薄电子玻璃冲锋的攻坚战。

然而,研发团队马上就遭遇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因为玻璃太薄,拉边机机头和机齿,在咬合的过程中,玻璃很容易击穿,液态金属锡漫上来,和玻璃融合在一起,玻璃直接报废;玻璃厚度薄,在传动过程中控制不精确的话会发生玻璃板断裂情况,造成玻璃液在锡槽当中堆积……科研团队不断尝试,最终成功掌握了玻璃液流精准调控技术,一举解决了浮法超薄玻璃在成型过程中的厚薄差以及波纹度难题,有效提升了超薄电子玻璃的成品率。

2015年初,宜昌南玻光电成功实现量产0.2毫米玻璃,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技术垄断。

克难攻坚追求超薄

“随着5G大规模推广运用,各大手机、平板厂商都在积极研发柔性屏移动终端,玻璃作为优质显示材料,越薄可弯曲的角度就越大,因此开发超薄电子玻璃成为必然趋势。”张颖坦言,换言之,进军高端市场,必须超薄。

为了随时满足市场的需求,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实现电子玻璃的超薄化,宜昌南玻光电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占营收的4%以上。

去年,宜昌南玻光电实现了双喜临门,《浮法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精准调控成套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11月,0.18毫米超薄电子玻璃成功达标量产,日产量达到10000平方米,成功进入国内高端市场,提升了我国超薄电子玻璃产业国际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实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超薄电子玻璃生产基地,让更多‘宜昌制造’的超薄电子玻璃屏走向世界。”张颖表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岳黎 通讯员 谭雪姣 陈震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