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当好引擎

2021-01-19 08:0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朱云  审核:刘小凡

1月18日,“解读宜昌市‘两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图为发布会现场。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严晓冬 摄

1月18日,“解读宜昌市‘两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三峡日报社10楼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

市人大代表、市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李昌清解读宜昌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市卫健委党组书记顾昱,市人大代表、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覃照,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覃扬波,市政协委员、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市人社局新闻发言人代红新,市政协委员、湖北艾肯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艳分别就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建设、教育布局规划、民营经济发展、人才引进工作、文化产业发展等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珊珊主持新闻发布会。

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

推进项目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问:请问目前宜昌市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答:宜昌市委召开六届十三次全会专题研究公共卫生治理,出台《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提出努力打造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示范市。

围绕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提高基层防控体系能力、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等7个方面,共申报项目91个,总投资约为60.56亿元,总建筑面积约74.3万平方米,均已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截至目前,我市争取各级各类财政资金27.26亿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6.26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亿元。

坚持应急思维,坚持特事特办,及时开辟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筑牢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硬件基础。目前鄂西南(宜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公共卫生中心、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等91个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已竣工27个项目。

2022年项目全部建成后,将统筹设置可转换病区,新增救治床位6458张(其中传染病床位1820张)、新增改扩建核酸检测实验室17个,将进一步优化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布局,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提高传染病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水平,在“宜荆荆恩”城市群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教育布局规划——

优化校点布局 促进均衡发展

问:教育布局规划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遵循。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13所,在校学生496895人。请问宜昌的教育布局规划是怎样的?

答:“十二五”之前,全市中小学从1000多所调整为400多所,实现了“校点调少、规模调大、质量调优”的目标。

“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要求,理顺了城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结合国家实施的“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程”“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职业教育发展实施意见等,全市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编制了学前教育布局规划,中心城区实施了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并开展了高中阶段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推进了宜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工作。

通过落实规划,加快建设,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44.4%,公益普惠率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4%,义务教育实现了县域均衡发展。

针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协调及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当前市教育局正在研判“十四五”教育事业规划,校点布局规划是其中重要内容。中心城区初步规划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28所、中小学32所,其中,2021年,伍家岗区联合中小学、李家湖小学,夷陵区东城小学,远安县鸣凤镇南门小学,枝江市江汉路小学,长阳龙舟坪镇花坪小学等一批学校将完成新改扩建任务并投入使用,届时我市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将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市教育局将结合本次“两会”精神和全市“十四五”教育事业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我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作出教育贡献。

民营经济发展——

提振发展信心 融入发展大局

问:从“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看到,近年来我市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问广大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获得感如何?

答:政府工作报告很好地响应了民营企业的诉求和心声,“两院”工作报告也极大地增添了民营企业家办好企业的信心和聚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全力应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疫后重振多重大考,逆风跑出“加速度”。市委、市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民营企业家克难攻坚、迎难而上的士气和信心,必将推动大家更积极地投入到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中去。

举措更实。去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真心实意排忧解难,企业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被列入2021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涉及“放管服”改革、重点领域改革、对外开放、服务实体经济等多领域,并特别强调“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这一部署将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全面对接“十四五”发展大局,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环境更优。去年来,市工商联作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成员单位,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年”建设,参与起草《营造更优环境落实惠企政策加快疫后重振责任清单》,参与市政协“惠企政策落实”民主监督、市委巡察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等。我市提出打造“五最”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成为我市营商环境评价的“考官”,意见和诉求真真切切地实现了“有呼必应”。他们对我市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给予高度肯定,对“十四五”发展目标充满信心。

新答卷 新征程 新奋斗

——解读宜昌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会上,市人大代表、市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李昌清,从振奋人心的新答卷、乘势而上的新征程、砥砺前行的新奋斗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对宜昌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在振奋人心的新答卷部分,报告用“六个过去一年”对2020年我市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民生保障进行总结,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回顾“十三五”工作时,报告用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质效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改革开放明显加快、民生福祉明显改善“五个明显”,提纲挈领展现了“十三五”全方位成就;用最为铭记、最为可贵、最为自豪、最为欣慰、最为珍惜“五个最”盘点回顾所经历的大事要事难事,并客观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存在的短板与弱项。

在乘势而上的新征程部分,报告从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三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在发展目标上,报告提出要聚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加快建设“三城五中心”,到2025年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8500亿元。同时,报告用综合实力更强、创新动能更足、城市品质更高、生态环境更美、市域治理更优、人民生活更好“六个更”,展望了未来五年宜昌的美好蓝图。

在砥砺前行的新奋斗部分,报告明确了2021年工作重点,即坚持创新驱动、强化发展硬核支撑,坚持提质增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扩大内需、培育区域强大市场,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坚持强农惠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转型进程,坚持改革开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塑形铸魂、彰显城市人文魅力,坚持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务实担当、建设更加有为政府。

人才引进工作——

创新对接平台 强化激励措施

问:请问宜昌在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上有哪些创新举措?引进的人才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我选湖北·爱上宜昌”和“三年引进10万名大学生”计划,大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活动,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来宜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才31.9万人,技能人才51.2万人,博士学历人才1500人,研发人才2.5万人。“十三五”期间共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190人,有13.61万名大学生落户宜昌。

一是优化引进流程。率先在教育行业探索先面试再笔试和考察,提升了人才招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简化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程序,市直事业单位可直接采取面谈或面试方式确定考察人选。充分尊重企业人才引进自主权,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报享受人才津贴。

二是提升引进质效。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季发布人才引进需求目录,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人才引进校园专项招聘。校招期间,事业单位可灵活设置自由考核环节,用人单位可与拟聘人员签订《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主管部门报人社部门备案即可。

三是创新对接平台。创新开展云端招聘活动,2020年先后举办8场线上专项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5922人。组织开展“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2020年为131家企业选派院士专家和博士后人才。

四是强化激励措施。凡是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5年内可享受22万元的住房补贴和人才津贴,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可由用人单位一次性给予不低于1万元的安家补贴;凡是在宜就业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按照博士硕士每月540元、本科专科每月480元享受租房补贴,最多发放36个月;凡是引进到城区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按每人10万元标准给予相关企业奖励;凡是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还将给予其薪酬总额(工资所得)或单个项目报酬的20%、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补助。

文化产业发展——

紧抓政策机遇 扩大有效供给

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引导作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这会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文化企业如何抓住重要窗口机遇主动作为?

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推进文旅体融合、推动会展经济突破性发展、发挥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引导明确了方向。作为文化企业代表,湖北艾肯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重大机遇,扩大有效供给,为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而不断努力。

一是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宜昌好物”品牌,为宜昌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注入更多宜昌文化元素。二是着力打造“核桃学院”品牌,聚集文化产业人才智慧,邀请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行家开展讲座、研讨,为文化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培育人才。三是升级提供文化活动服务,积极参与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端午文化节等文化活动,继续做强“宜昌有戏”“艾秀国际剧场”“新年音乐会”等原创文化活动品牌。四是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紧抓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与节点城市的沟通交流,原创契合地域产业特征的会展品牌,引进国际国内高质量的品牌会展。(记者 熊东华 雷春桃 整理)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