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劲吹“科技风”

2024-03-07 08:1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韩露  审核:熊鹏

上周,全市40万中小学生迎来了春季学期的“新春第一课”。以“扬起科学风帆 助力人生远航”为主题的“新春第一课”,多了浓浓的科学味,科学也成为了春季学期的主角。全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纷纷投身于科学实践活动,探索未知、实践所学,掀起了一股校园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潮。

宜昌市实验小学中山路校区科学课堂。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昌明 通讯员 杨德强 摄

东山中学科创兴趣小组开展活动。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昌明 通讯员 潘灯 摄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不久前,宜昌市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宜昌市实验小学上榜教育部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科学教育再添两枚国家级“金字招牌”。

互动式教学,沉浸式体验科技的魅力

开学第二天,东山中学的师生们收看了“新春第一课”后,三峡大坝升船机的原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03班老师程艳霞趁热打铁,在物理课堂上复习定滑轮的原理及应用,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与此同时,802班的生物课上,同学们则利用大米饭和酵母粉现场做起了米酒,将“新春第一课”里安琪酵母相关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家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珠海路小学,上完“新春第一课”后,同学们沉浸式感受到宜昌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和硕果,同学们都信心倍增、跃跃欲试。“我们来做热气球吧!”学校组织学生们走进科学实验室,借助塑料袋、蜡烛、硬纸板等工具做实验,制造一个简单的热气球。在了解升降原理的同时,寓教于乐激发同学们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月28日下午,伍家岗小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编程。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操作,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编写代码,也体会到了创造和逻辑思考的乐趣。

宜昌市第十六中学作为湖北省数字化校园、省天文教育实验学校,持之以恒依托科技节、数理文化节、家长帮讲团等平台,开设宇宙星空、奇妙的仿生学、创意编程、垂直农场、无人机、数字版画等课程,在学校这片沃土上深耕钻研之风、科学之风、创新之风,为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现代化人才不懈努力。

高质量融合,人工智能丰富教学资源

在宜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科学实验课和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在机器小车的拼装过程中,每一颗螺丝的拧紧、每一个齿轮的啮合,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汗水。“开车了!”机器小车终于在跑道上奔跑起来,孩子们欢呼雀跃。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在教育部近日公示的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中,宜昌市实验小学榜上有名,成为了湖北仅有的6所学校之一。

本次评选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将作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化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基地将重点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式,以中小学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为依托,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师生线上线下高质量融合学习需要。

近年来,宜昌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提档升级计算机教室,建设创客教室,培育e教能手、机器人教育导师、创客导师,组织开展青少年数字创作展示交流活动。2023年,宜昌师生在全国各类教育部白名单科创和人工智能赛事中,120多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近2000人次获得省级奖项,宜昌市实验小学、东山中学、宜昌一中等12名学生获评全国“数字素养创意之星”。

入选实验区,用科学教育点燃学生梦想

今年1月,教育部公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名单,宜昌市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据了解,教育部此前下发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实验区要加强科学教育发展统筹规划,推进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中心)和科技高中建设,建设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或科学教育中心、联合创新中心等)。

宜昌为何能入选国家级实验区?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宜昌全面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通过加强学生科创活动特色功能室建设、研究设计“1+3+N”教育小脑基本体系、普及网络学习空间、打造生动精彩的科学课堂等,创新开展科学教育工作,不断营造良好的科学教育氛围。

此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搭建丰富的科学教育平台,开展科普讲师团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学调查体验等。2023年邀请5位科学家及高校10余名数理博士走进全市14个县市区,累计为50所中小学、近万名师生开展科普讲座。同时,还开展研学探梦实践、数理文化节、全市思维运动会等活动。

入选国家级实验区后,宜昌将怎么做?市教育局在《宜昌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计划(2024-2026)》中提出,通过三年努力,要建成完善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体系,实现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科学课程建设持续完善,体系及特色逐步形成;科学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素质及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教学及评价持续改革,质量及效益明显提高;科学教育资源持续整合,融汇及贯通不断提级;保障管理持续改进,统筹与推进机制及时完善。

目前,宜昌市正积极申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普教育基地,预计2024年安排100场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同时,宜昌将引进中国教科院科普大篷车项目,让县市区和乡村薄弱学校的孩子也有机会近距离体验科学的奥秘。

记者 郑延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