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宜昌“1+4”人才政策3.0版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023-03-30 08:16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肖雯瑶  审核:廖全

3月29日上午,“宜昌‘1+4’人才政策3.0版新闻发布会”举行。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经信局党组书记丁庆荣,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向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危爱民,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智华,宜昌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锴,介绍宜昌“1+4”人才政策3.0版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贤主持新闻发布会。

以产聚才以才促产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经信局党组书记丁庆荣介绍了支持拔尖人才在宜创新创业、推动产才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

突出强产“引才”。强化高质量发展引领,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通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打造更多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为拔尖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人才吸引力;深入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双百计划”,分类分层分批招智引才。

健全机制“育才”。抓好产业人才培训,依托三峡实验室、三大公共研发中心及平台、基地等,持续组织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引领企业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用好科技副总,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好产业服务人才队伍,办好产业人才研修班。

落实政策“惠才”。利用“惠企强产创典范”直播平台宣传人才新政;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产业人才,营造尊重人才良好氛围;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出台人才激励系统性扶持政策,确保企业人才引得进、育得强、留得住、用得好。

聚集新生代劳动力来宜留宜

发布会上,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向军详细介绍了《聚集新生代劳动力人口来宜留宜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他表示,将以满足这类群体实际需求为着力点,从吸引来宜、稳定就业、降低安居成本、增强归属感等方面制定16条政策。主要包括:

引人有奖励。老员工“以老带新”推荐新生代劳动力首次在我市企业就业的,每带1人奖励200元;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内组织来宜达到50人的,每引1人奖励200元。

就业有补助。市外中职学校毕业年度学生首次在我市企业实习,奖励200元;新生代劳动力首次在我市重点企业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的,补助1500元。

从业有技能。将新生代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范围,按规定补贴200元至2000元;培训后取证的,再补助500元。

安居有保障。在城区首次就业的无房新生代劳动力,每月发放租房补贴240元,最长3年;在城区购买首套商品房的,一次性补贴2万元。

落户有补贴。其配偶、子女、父母在城区随迁落户的,一次性补贴 1万元。生育二孩及以上的产妇,一次性补贴5000元,每孩每月发放不少于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享受入学入托、就医等公共服务。

推进“投入”“人才”两翼驱动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危爱民介绍,作为科技创新主管部门,将坚持“投入、人才”两翼驱动,发挥平台支撑作用,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拔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推进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全市科技经纪人高质量培养方案,以职业技术经理人为核心,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3年培养200名中级以上技术经纪人。

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减负行动。优化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实施以信用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会同市委人才办,设立科技部门与企业联合支持青年人才科技专项,在重点专项中扩大青年科技人才比例,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担任课题负责人和骨干原则上不低于50%。

推进人才创新联合体建设。围绕优势产业,支持组建独立法人形式创新联合体,强化应用技术研发,开展应用型核心零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破解行业关键技术供给瓶颈。

通过科技项目、创新平台等,引导鼓励重点产业链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每年新增引进科研助理人员400人以上。力争3年内集聚15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00名青年领军人才、500名卓越工程师、3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建立健全机制激发人才强企活力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智华从6个方面介绍了支持拔尖人才在宜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举措。

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支持鼓励国有龙头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拔尖人才股权激励机制。鼓励具备条件企业开展核心骨干人才跟投和超额利润分享。

加大原创技术研发投入。在考核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时,将原创技术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引导国有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研发投入机制。对原创技术研发作出突出贡献团队和个人按规定给予特别奖励,落实相关待遇保障。

充分发挥创业引导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类企业和项目,通过提供资本经营服务培育和辅导创业企业成长,推进人才、资本、产业相融合,助力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

用好校企合作平台和科研平台。目前,我市已有的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实训实践基地和科研平台都可对拔尖人才提供。

支持国有创投公司发展。支持鼓励国有创投公司建立专业化、市场化机制体制,发挥国有资本优势,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周期创投生态圈。

创新国有资本投入机制。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撬动各类资本、创新资源参与科技创新等项目建设。

发挥资源聚合优势提供全方位支持

发布会上,宜昌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锴介绍,将充分发挥产业、技术、资本等要素资源聚合优势,对拔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数字经济领域聚才聚智。在高标准运营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基础上,建设宜昌数字经济产业科创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物理空间;先期在北京飞地建设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研究院,为省、市内外人才在行业汇聚提供智力支持等。为实现上述目标,将抓好产业培育,重点构建“人才+技术+资本+产业”生态循环,加大数字经济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设大数据产业孵化器。打造以宜昌市数字经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体的数字产业创新引导平台,在项目研发资金等方面给予拔尖人才政策扶持。

加大产业基金惠才育才效果。持续围绕拔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挖掘、储备。致力于培育与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行业水平领先实用技术,支持一批产业前景好、附加值高技术产业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十四五”末,通过旗下基金、股权投资拔尖人才创业项目达10亿元以上,为创新创业拔尖人才成长营造宜昌“强磁场”。

将中专技校毕业生纳入人才分类

发布会介绍,城市的发展主要有三个要素,即人、产、城。首先要有人,要有人气、有人口、有人才;其次产业要兴旺;第三城市功能要强大。

宜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拥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宜昌产业发展需要高精尖的拔尖人才,与产业相配套的也需要产业人才。按照当前劳动力分布来说,大量产业人才来自大中专毕业生。宜昌是一个工业强市,特别是化工、新材料以及先进制造业,在湖北地市级城市中相对比较发达。宜昌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产业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将人才分类由A-F类调整为A-G类,中专、技校毕业生作为G类人才纳入分类,量身定制与产业发展需求吻合的人才政策,以此吸引更多中专毕业生到宜昌来。

建立拔尖人才创新创业容错免责机制

发布会介绍,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各层次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容错纠错的宽松环境,允许科技人才在技术尝试中存在一定的非成功率。目前,宜昌聚焦区域科创中心建设,正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已制定出台针对科技创新容错纠错的具体措施。依托国有企业平台重点实验室,比如由兴发集团牵头的三峡实验室等,突破性开展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即科技人员以发明成果入股,参与企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更好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动力,同时减少试错犯错的几率。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孙晓陵 蔡昶 整理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