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宜昌续写长安——写在宜昌蝉联平安中国最高奖“长安杯”之际

2021-12-18 07:1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熊鹏

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宜昌被评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继2013年和2017年后,第三次捧得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标志着宜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新时代平安宜昌建设迈上新台阶。

悠悠万事,民生为本。宜昌牢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整体联动为关键、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持续巩固深化“长安杯”创建成果,全面推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平安,是宜昌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党建引领,久久为功,守护长治久安

“长安杯”是原中央综治委自2005年首次设立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2021年变更为平安中国建设最高奖。一个城市,必须连续三届(每4年为一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优秀市(地、州、盟)和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旗)”后方能参选。

极为严格的参评条件彰显了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专家这样形容:“得到它相当于要当连续三届的‘奥运冠军’,1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这份殊荣。”

宜昌市2005年首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到今年三度蝉联“长安杯”,时间跨度20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平安宜昌建设,扛牢“第一责任”,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的平安宜昌建设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和13个专项治理组,形成“1+1+13”体系,强化制度管理、协同共建,全面营造平安建设良好氛围。

党政强推,唯干唯实唯先。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平安宜昌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打造平安宜昌建设升级版。

久久为功,善谋善作善成。“雪亮工程”、政法智能化等经验在全国交流;连续20多年实现“五无”目标,获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荣誉,涌现出“全国最美警察”王劲松等一批政法英模。

到边到底,三治融合,夯实基层基础

横向推进到边。建立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健全维护政治安全和反邪教协调机制。建立日报告、“5+N”坐席研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机制,成立6个平安稳定工作专班。探索建立县级政法委书记领导“大三长”负责制等,专项斗争以来打掉涉黑组织15个、涉恶犯罪集团33个。建成市社会组织公益园,构建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培育社会组织2548家、备案管理社会组织8486家。抢抓全国试点契机,上线“宜心健”,加快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纵向贯通到底。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综治(网格)中心,全市划分11332个网格,建立五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协调处理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开展“无电诈”社区创建,近年累计破获电诈及黑灰产业链案件2629起,精准拦截劝阻110万人次。

11月22日,《宜昌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发布,为宜昌众多老旧小区的改造提供遵循。这是宜昌“三治”融合治理的典型案例。加强社会治理立法,建立社区(村)、小区群众“三约四治”自治体……党建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正在激活城乡管理“末梢神经”,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为“中国之治”的基层之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宜昌经验”。

市域统筹,科技支撑,创新社会治理

11月12日,宜昌城市大脑数字底座正式上线。这是智慧宜昌建设近十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构建城市大脑,推进各类数据资源全量汇聚、共享融通,建设城市运营数字底座,通过海量存储、高效计算等技术,推动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民生服务一网通办、市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实施筑堡工程,以社区(村)为单元,搭建服务人本化、设施场景化、应用数字化、反映网格化架构,系统营造邻里生活、公共服务、健康医疗、全面学习、文化休闲、创新创业、平安法治、城市安全八大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更好便民、利民、惠民。

设施统建共用,数据集中归集,全市融通共享。科技的加持,让社会治理更便捷、更高效。

推进政法业务协同,健全“密防快反”机制,构建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重大风险智能预警、治安态势智能感知、重点人员智能管控。推进小区安防系统与公安平台对接,对高危人群和违法犯罪人员及时预警预防。开展“平安校园”人像布防,重点人群信息实时推送学校及辖区派出所妥处。先后上线服务功能102项,通过数据智能匹配、精准划定学区学校;实时研判疫情态势,高峰期日筛查分析200余万条防疫数据。 (记者 万龙云)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