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开峡江奔海流 ——秭归以思想破冰引领工业发展突围观察

2021-10-25 07:1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王思卓(实习)  审核:刘小凡

图为屈姑集团脐橙深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熟练地进行操作。 三峡日报通讯员 郑家裕 摄

目标与思路:坚定不移地推动思想大解放,毫不动摇地促进生态工业大发展,以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饰、清洁能源、光电子等七大产业集群为重点,打造秭归工业经济“升级版”,加快实施生态工业富县战略。到202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0家,规模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力争税收过五千万的企业达5家以上,培育挂牌上市企业2家。

三峡工程库首,高峡平湖之滨,一颗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璀璨明珠,喷薄而出冉冉升起。这里,是从《楚辞》里走出来的屈原故里秭归县。

今日秭归,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正借势长江伟力,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震开地处峡江先天诸多因素不足的桎梏,强力推动生态工业大发展,确保2025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0家,规模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破理念之冰

敢于“跳出区域谋区域”

金秋时节,湖北2021年度新增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名单发布,湖北戈碧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列榜单。

此前,这家位于秭归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刚刚将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殊荣收入囊中。

日前,记者一行走进戈碧迦生产车间,只见10条光学玻璃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这些玻璃是论斤卖的……”立足镧系玻璃生产线前,戈碧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华凯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前8个月,公司生产总值突破3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0%以上。

近年来,戈碧迦一边加强智能化、环保改造,一边加强自主研发,从水晶玻璃生产转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光学玻璃及光电产品的生产,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目前,该公司已拥有光学玻璃牌号108个,牌号数量和产能居全国民营企业第一位。

“善于运用开放思维,敢于‘跳出区域谋区域,跳出行业抓行业’,推进经济社会深层次、系统性、制度性重塑。”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挂职学习三个月后,秭归县委书记、县长杨勇表示,从理念、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找准差距,树立大志气、展现大作为、推动大发展。 作为山区县,如何做到大志气、大作为、大发展?秭归的答案是,冲破山区县、库区县不能发展工业的思想束缚,以世界的眼光、全省的眼光谋一域,以科创赋能产业自强、借“智”崛起。

“越是山区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不能‘饥不择食’,越要旗帜鲜明。”秭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闭煤炭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技术革新,提高智造能力,着力招强引新,科技创新已成为秭归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走进湖北德重精线有限公司拉丝车间,操作员工寥寥可数,生产噪音并不明显,地面光洁可照出人影,处处彰显着“高效自动化车间”的气质与风范。

现场,工人打开一台拉丝机的护罩,只见银色的模具闪着冷光整齐排列,“上下21道模具能将铜线最细拉伸到0.015毫米,只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工人笑言:“吹口气就能断。”生产过程中,设备能自动检测铜丝外径,当粗细不一时,机器就会自动停机报警。

德重精线是一家从事自主研发、专业制造和销售超微细漆包线的高新科技企业,于去年3月落户秭归。去年4月开工,6月投产,10月产量达300吨,11月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在秭归的倾心服务下,这家公司跑出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进规的惊人速度。今年,这家企业预计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

经由德重牵线搭桥,晶亮马达和盈固电机生产基地等上下游企业在秭归集聚,将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理念一变天地宽。如今,这座藏于大山深处的小城,已培育出高新科技企业12家、隐形冠军企业5家。经省政府批复,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由178.74公顷调整为568.1公顷。

破“生态”之冰

善于“变废为宝”“吃干榨尽”

夜幕降临,一辆辆载满近200吨生活垃圾的运输车缓缓驶入华新水泥(秭归)有限公司。堆棚内,铲车来回穿梭,生活垃圾经传送带送至回转窑进行焚烧处置,好不繁忙。

“自9月起,全县生活垃圾的接收范围由2个乡镇增至7个,预计年底可覆盖所有乡镇。”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时介绍,该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焚烧产生的废气经过滤后排出,留下的沉淀物可掺入水泥熟料,产生的热能可替代部分燃料。可谓清清爽爽将生活垃圾“吃干榨尽”。

早在2010年,华新水泥投入5000万元,在秭归公司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三峡漂浮物项目,为解决三峡库区漂浮物这一难题开拓了新思路。

5年过去,库区漂浮物逐年减少,生活垃圾日渐“围城”,长江流域水质恶化形势愈发严重。2016年,秭归投入5000多万元在郭家坝镇建设环保处置工厂,为接收全县生活垃圾提供基础。同时,华新水泥秭归公司配套投入800多万元升级漂浮物处置系统,用于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当年即建成运行。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共处置漂浮物125万立方米、生活垃圾10万吨,累计节约煤炭用量近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万吨。

通过在企业内部构建“小循环”,秭归找到了生态发展之道。以九里生态工业园为平台,积极承接低碳环保产业转移,重点培植绿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大力推行“绿色招商、补链引资”,打造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在工业园,半数以上企业进入循环经济圈。

壮士断腕,腾笼换“业”,小县城也有大格局。秭归投入1亿多元,先后关闭煤炭企业11家,自此煤炭退出秭归工业舞台;淘汰1家化工企业、2家造纸企业和20家产能过剩企业;妥善处置中天晟、海瑞特钢、润恒建材、福润禽业等7家“僵尸企业”。盘活闲置资产1.3亿元,盘活闲置产房和土地8万多平方米。

这是秭归坚持新发展理念,破解生态之困,激发内生动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高效重点产业的一个缩影。

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秭归屈姑集团,连续多年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远销美国、德国、加拿大、欧盟、俄罗斯等海外市场。记者在屈姑集团看到,从橙子酱到橙子酒,从橙花饼到橙叶书签,真正做到了“从花到果、从皮到渣、从枝到叶”的零废弃综合加工利用。今年三季度,屈姑集团实现营收3.4亿元,实现出口超2000万美元。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

当下,秭归正瞄准绿色发展新方位,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开展“机器换人”“生产换线”等现代化技术改造,打造生态经济新体系。

破环境之冰

精于对标先进提升“担当指数”

“想一想,思想真正破冰没有?服务意识树牢没有?责任担当扛实没有?工作作风改进没有?”8月30日,秭归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要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对标先进找差距,全力以赴补短板。

“自优化营商环境大讨论大反思开展以来,我们对标深圳、杭州、广州、南京等标杆,从工作流程、效率、质量、态度等方面深刻反思,找准短板,立行立改。”秭归县科经局局长谭志芬说。

政府服务好不好,企业说了算。今年8月,秭归对承租各类国有资产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1年度月租金按20%予以减免。目前,秭归已减免456个市场主体房租457.74万元。

“减免房租,对我们企业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湖北方晶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詹创发告诉记者,该公司今年可享受房租减免51万元。

这家从事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微型集成电路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了30多项发明专利和工艺创新技术。作为秭归电子企业的上游客户,方晶电子2016年落户秭归,该县科经局牵头成立协调服务专班为其提供“金牌保姆”式服务。

走进公司接待室,詹创发向记者演示新产品——无线动能开关。“秭归虽然是山区县,但在这里发展安心、称心,也有信心。”詹创发说,将为秭归招商代言,介绍更多的合作伙伴来这里投资兴业。

筑好温馨巢,方能引得金凤归。瞄准生态工业富县目标,秭归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自我“加码”。整合投入资金近2亿元,在九里生态工业园区,开发工业用地1300亩,新建、改造道路10公里,新建大桥2座,迁改高压线塔42座,绿化1.6万平方米;实施了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增量配电”项目,提高供电保障,降低电力成本;开工建设管道天然气项目,提高用气质量,降低用气成本10%左右。

“办事窗口设备先进、环境优美,这算不算营商环境的提升?当然算。但最根本的提升,是‘人’的提升,是思想的提升,是服务意识的提升。”秭归正对标浙江台州等地,从“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从“我要怎么办”向“企业和群众要我怎么办”转变,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好环境促进大发展。前三季度,秭归47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9.86亿元,同比增长36.4%,占全年计划的76.7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37.3%,创下历史新高。

记者手记

勇于突破“天花板”

因位居三峡库区,地处大山深处,秭归发展工业面临许多挑战,甚至给人以不太适宜发展工业的印象。然而,秭归勇于突破“天花板”,在生态工业发展上作出了一些新探索,令人眼前一亮。

一个地方的发展,总会遇到“天花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发展的天花板实质是思想的天花板。只有破除封闭心态、祛除狭隘意识,主动学习对标发达地区,放眼全国、全省大局思考和谋划工作,勇于震醒沉睡的大脑、震开禁锢的闸门,敢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才能突破“天花板”,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刘紫荣 梅云雄 宋潇潇 通讯员 李莹 郑家裕)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