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举行碳达峰碳中和专题研讨会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1-09-06 06:3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闵娜  审核:廖全

9月4日,我市举行碳达峰、碳中和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作题为《对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的战略思考》的辅导报告。市委书记王立出席研讨会并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一以贯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主持研讨会。

徐华清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认知、战略决策、战略重点、地方行动四个方面,讲授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介绍了各地的行动举措,分析了宜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率先实现碳达峰提出建议。

王立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宜昌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压力,我们唯有主动应对、奋起而行,才能抢占先机、赢得未来。全市上下要认真思考在“双碳”背景下,宜昌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全面分析、精准研判、系统谋划,统筹抓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优化调整,科学制定宜昌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以一往无前的决心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变革在宜昌落地生根,努力为全国全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宜昌贡献。

马泽江在主持会议时说,各地各部门要以学促思、以学提能、以学促行,深入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领悟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切实增强抓好“双碳”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双碳”知识体系,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全体在职市级领导,市政府党组成员, 市直单位、部分重点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兴山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主题作书面发言。各县市区、宜昌高新区设分会场。(记者雷鹏程)

图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正在作辅导报告。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严晓冬 摄

在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中推进地方行动

——专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

我市举行碳达峰、碳中和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作题为《对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的战略思考》的辅导报告。三峡日报全媒记者就如何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地方行动,对徐华清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您帮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徐华清: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出现峰值拐点并由此进入下降通道,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逐渐脱钩。

对于碳中和,科学界和国际社会有不同的定义和认识,IPCC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明确把碳中和定义为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源与清除汇之间的平衡,国际社会普遍视为基于二氧化碳当量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与清除汇之间的平衡,也就是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我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是基于《巴黎协定》提出的“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源的人为排放与汇的清除之间的平衡”。

记者:为什么要推进这项工作?

徐华清:IPCC最新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毋庸置疑地致使气候以数千年未有的速度变暖,2010-2019这十年间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1850-1900年)相比,升温约为1.07℃。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显著的,风险是巨大的,威胁是现实的,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非传统安全,联合国安理会至今已五次就气候安全问题进行公开辩论,联合国秘书长一再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危机。

《巴黎协定》强调要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共赢的低碳发展路径,重申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 ℃ 以内的长期目标,同时注意到实现1.5℃目标的重要性,提出全球排放应尽早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相平衡的目标,并鼓励各方制定到2050年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

记者:我国作出了哪些战略决策?

徐华清:党中央、国务院对气候问题高度重视,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有力举措,展示了积极、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记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徐华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结合中心研究与支撑工作,我认为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确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决策,坚持一个新发展理念引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两大目标倒逼,发挥有条件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三大主体率先达峰带动,推动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技术革命和消费革命四大革命突破。二是科学制定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和施工图,强化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 ,重点做好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出台配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建立完善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重点任务。三是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四是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五是严控煤电项目和煤炭消费增长,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六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七是以降碳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八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并实施突破。

记者:宜昌具备什么优势?面临哪些挑战?

徐华清:我注意到宜昌“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纲要都提出,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近零排放示范工程、低碳城市(镇)、气候适应型城市等试点建设。近期,宜昌市委、市政府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宜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优势是很明显的,一是清洁能源资源得天独厚,水电资源丰富,水电装机容量最大;太阳能、风能、氢能资源丰富;页岩气开发潜力较大。二是生态系统独具固碳优势:宜昌“七山两丘一平原”,固碳能力较强的森林、绿地和湿地面积达到 14196 平方公里,用地面积占比达 66.9%。三是节能降碳工作扎实推进。

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和压力: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重化工业特征依然明显,产业结构依然偏重,尤其是化工行业。二是能源结构优化困难加剧:规上工业原煤消费量在1100万吨以上,占能源消费比重为68%。天然气消费量占比仅为3.1%,三峡、葛洲坝发电未能利用。三是深度碳减排以及新上项目控排难度加大。“十四五”投产达产化工项目预计新增能耗341万吨标煤,减排压力陡增。

记者:您对宜昌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有什么建议?

徐华清:希望宜昌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党中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找准定位,强化战略定力,努力在率先实现碳达峰中走在前,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科学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科学设定峰值水平,明确重点任务和重大行动,系统谋划好系列配套政策,确保行动方案切实可行。二是严控“两高”项目管增量,新上项目必须满足属地能耗“双控”目标、产业链关联、带动影响大等要求,严格煤炭消费项目审查,将碳排放纳入项目环评。三是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储能规模化发展,推进“风光水火储”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氢能源开发利用,把宜昌打造成中国清洁能源之都。四是打造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制定火电、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路线图,全面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水平,全面深化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减排增汇,推行绿色低碳生活。五是抓好低碳试点与示范创建,积极推动兴山县创建国家级碳中和先行试验区,支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支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六是提高碳交易市场绿色赋能,以“中碳登”落户湖北为契机,积极争取更多碳汇指标和绿色金融政策落地宜昌。(全媒记者 雷鹏程 见习记者 谭强明)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