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对了 乡亲笑了 ——水田湾村下绣花功夫培育产业纪实

2021-02-23 06:5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刘晋辛  审核:刘小凡

2月18日, 在宜昌市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胡永庆的引导下,记者来到当阳淯溪镇水田湾村六组村民汪铭的家。还未进门,一阵浓郁的鸡汤香味混和米饭香气,扑面而来。“这鸡是我们自己喂的双莲鸡,这米是我们自己种的生态有机米,还有这个香菇也是我们自己菇棚里种的。”汪铭无比自豪地告诉记者。

位于当阳山区地带的水田湾村过去因地大物“薄”、交通闭塞,曾是全省的重点贫困村。全村452户、1448人,建档贫困户56户、136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来到村里后,一方面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补短板,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结合水田湾实际,下绣花功夫,精挑细选致富门路,形成了颇具市场竞争力的田中稻、棚中菌、林中鸡、笼中蜂四大产业活水,让群众的日子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传统产业做优: 水田湾做好水田文章

水田湾因水田得名,有种稻田的传统。然而,依靠传统的水稻种植无法让农户走上致富之路。怎么办?其间有人改弦易辙,发展猕猴桃等其他经济作物,收效甚微。

“既然是水田湾,就证明此地适宜水稻种植,我们就要把水田这篇文章做好,把传统产业做优。”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制订了发展优质稻种植的规划。

驻村工作队引进了金石玉马米业公司,以市场促生产。一方面对种优质稻的农户进行补贴,另一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抬高稻谷收购价格。稻谷收购价格从原来的每斤1.1元涨至1.4元,优质稻谷每斤达到1.6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2020年,驻村工作队通过消费扶贫帮助销售水田湾生态大米3.5万斤,价值14万元。同时,协调金石玉马米业公司,拿出资金2.36万元,资助水田湾村发展优质稻种植。目前,全村已有27户种植优质稻300多亩,有生态米示范田80亩。稻谷和大米销售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因冷水米生态有机口感好,水田湾的大米渐渐形成了较好的市场口碑,产品供不应求。

特色产业做精:林大适宜养好鸡

水田湾村70%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可耕种的田地只占30%。如何在保护山林的同时,利用好这些山林坡地,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经多方考察调研,驻村工作队找到了利用山间林地养殖双莲鸡的致富新路子。

双莲鸡是地方畜禽良种,2009年被国家列入选育保种项目,个体大、肉质鲜、产蛋多,远近闻名。水田湾村的自然环境尤其适合养殖双莲鸡。

“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发展双莲鸡也前前后后经过了三年的实践。”胡永庆介绍。

2018年,驻村工作队组织群众一次性购置双莲鸡苗5000羽,免费发放给全村贫困户,每户贫困户获得了50至100羽鸡苗。然而,对于免费的东西,大家养起来却不上心,产业自然无法形成。

2019年,驻村工作队采取了收费领养的办法,以每羽鸡苗0.5元的形式进行申报。对这批领养鸡苗的农户还是采取了免费政策,进行扶持。到了第三年,对鸡苗采购按照正常的市场办法采取了真收费,不少尝到了甜头的农户进行鸡苗申报,驻村工作队筛选出100羽以上的带头人,每羽鸡免费赠送1斤饲料,扶持、鼓励群众发展养殖。通过3年的发展,双莲鸡成为水田湾村的第二大支柱产业。目前,全村养殖双莲鸡数量达到2.6万羽,仅此一项,可为群众增收100万元左右。

新型产业做实:田间“棚”校留人才

杨继成,水田湾村一名有着20多年养菇经验的食用菌土专家,也是中国食用菌协会会员。爱学习的他毕业后就开始学种菇,全国食用菌基地都跑遍了,积累了丰富的种菇经验,育种搭棚,样样精通。像他这样的技术人才,在外面年薪20万元轻轻松松。但他却选择回村当起了村里不拿薪水的“棚”校老师,带领村民们种羊肚菌。

“一方面是家中老母亲要照顾,另一方面,盛情难却,挡不住胡书记三番五次地‘宴请’。”杨继成告诉记者。

羊肚菌是珍贵的稀有食用菌之一,市场价格极贵,每斤新鲜的羊肚菌可以卖到100元,晒干后每斤高达500元。经考察,水田湾的气候和土壤均适合种植羊肚菌。但人工培育技术要求却极高,对气候环境的要求也十分苛刻。农户稍不注意,就可能不生菌,或者产量低。怎么让羊肚菌这个产业真正在水田湾做活做火?胡永庆想到了杨继成。

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杨继成投入10多万元,个人建养菌大棚10亩。历时4年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2020年,每亩羊肚菌的产值达到2万元,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2020年,宜昌市公安局投入10万元,帮助水田湾村建设高标准羊肚菌大棚8亩。贫困户和有兴趣的村民们,在杨继成的指导下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

记者在大棚里遇到了正在卷棚的胡墨蛟。“气温有点高,要把棚子收起来。”66岁的他因病致贫,过去靠种水稻和包谷过日子,年收入不到7000元。现在,在杨继成的指导下,他已经逐渐掌握了羊肚菌种植技术,对发展这一产业,兴头十足。

“要让大棚技术变成大田技术,让专家的指导变成农民的技术,纸面的收益变成群众的收益。”棚中菌、田中稻、林中鸡、笼中蜂……因地制宜的优质化产业发展,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如今,地处深山的水田湾村面貌大为改观。投资100万元修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投资10万元装上了路灯,投资80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还建起了乡村爱心书屋。水田湾乡亲的日子,越来越好。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尚志鹏 翟雪莲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