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村:山乡巨变幸福来

2020-11-02 07:2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徐梦琦  审核:刘小凡

行路难、吃水难、增收难……2014年,37%的贫困发生率让点军区桥边镇新村村戴上了“省级重点贫困村”的帽子。

2014年12月,新村村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刘小平与4名回乡能人组建的班子走马上任。2015年8月,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市委党校、市城监支队驻村工作队开始对口帮扶工作。

5年来,昔日贫困村已成美丽示范村。日前,记者一行来到这里,寻找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密码”。

村居环境变了模样,山里山外皆风景

一条17公里黑化道路在山间蜿蜒,方便了村民出行,成为村民脱贫致富之路。

新村村虽与宜昌主城区仅一江之隔,但短缺的基础设施长期限制着乡村发展。

5年前,当得知要修路时,不少村民按照规划路线,不约而同地锯掉了自家的橘子树、桂花树,却没要一分钱补偿。

当时,村民曾充满期盼地问过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平,“这条路什么时间动工呀?”

要知道,那些橘子树可是老百姓家里最大的经济来源,村民们是多么渴望出行方便呀!刘小平暗下决心,一定不负组织的嘱托和百姓的期望。

如今,新村村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硬化道路达到70公里,其中黑化道路17公里,通组道路37公里,达100%,入户道路16公里,达98%。

在修路的同时,安全饮水工程也在快马加鞭进行。

2017年9月,安全饮水工程按时竣工,率先在山区村实现了安全饮水供水管网全覆盖,智能水表控水全覆盖,建立起了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新村村电网改造、光纤入户率均达到了100%,全村重点节点WIFI免费覆盖,村容村貌发生了彻底变化。

现在,新村村在进行公路绿化的同时,做好点位绿化、古景点修复,利用道路沿线美丽村景和古文化元素,打造城郊旅游乡村路,为美丽乡村建设再注活力。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脱贫致富奔小康

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还得努力让村民“心里乐起来,腰包鼓起来”。

9月23日上午,站在田埂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林汉平与市委党校副校长周建民一行,查看大圣蔬果基地几个大棚的土质改良情况。基地负责人、黄卡贫困户周德林骑着摩托车恰巧从旁经过,他忙着把刚采摘的两大袋四季豆从大棚运回家。

“这5年来,我家的变化大哟。以前,收入就家里的几头猪,再就是外出打工几个钱。要不是林书记和工作队让我试一试,我是不敢种这几十个大棚的。去年11月份下种到现在,收入近5万元。不光自己赚了钱,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来务工,已经开出了2万多元的工资。现在有11个棚子种了东西,还有10个棚子正在定品种,想种些高价值的小水果。”周德林笑着对记者说。

与周德林一样,草莓种植户陈天会也品尝到了甜蜜的滋味。

“现在种,元旦前后就可以卖了。我也是去年学种草莓的,收成还不错,1亩1分地,卖了近5万块钱,今年又增加了2个棚子。”9月23日下午,陈天会向记者介绍自己的草莓产业。

在采访中得知,这名农家女一个人种了5个大棚草莓,还养了25头猪与100多只鸡。

“她就是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正在准备办一家农家乐!”站在地头,林汉平向记者介绍这位“女能人”与新村村的发展规划。新村村的产业发展没有破坏原有的柑橘种植,而是利用荒山荒地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小水果种植、经济灌木种植。

2017年以来,新村村引进湖北佳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北玉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领村民成立大圣蔬果等一批专业种植合作社,推动规模种植、特色种植产业的形成。

目前,新村村产业以柑橘、蔬菜、养殖、劳务为主,正谋划利用城郊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城郊优势得天独厚,山乡巨变幸福来

新村村与主城区仅20多分钟左右车程。站在山势略高之处,主城区尽收眼底。

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个忙碌的工程队,他们要尽早把“大像框”建成。记者透过未完工的“像框”,可以看见至喜大桥桥杆。这俨然就是一处绝好的观景台。

“村里正在建2个这样的观景台。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以点造景、以旅带农、以农促旅,打造宜昌30分钟现代都市休闲农业体验圈,力争打造一个“忆农村故事、赏农村风貌、摘农家瓜果、食农家饭菜、认农家亲戚、售农家特产”的美丽乡村。”刘小平描绘着新村村的发展前景。

党群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农村生活垃圾闪蒸处理中心建成投入使用,30余处“IP广播”响彻全村、130多个智能摄像头时刻守护者百姓平安、数字气象站信息实时推送……一个智慧山村已具雏形。

如今的新村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群众增收效益明显,已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法治文化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

采访结束时,已是夜幕时分,山间的路灯亮了起来。396盏太阳能路灯,把夜行的山路照得亮堂堂的,更把村民的心照得亮堂堂的。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靳芝 宋潇潇 通讯员 袁达 王磊 郑鑫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