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从“化工围江”到宜居昌盛

2020-11-02 07:1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徐梦琦  审核:刘小凡

编者按:10月25日出版的第20期《半月谈》,刊发记者唐卫彬、李鹏翔、李思远采写的文章《宜昌:从“化工围江”到宜居昌盛》。本报现予转发,以飨读者。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沿长江、扼三峡的湖北宜昌曾因化工产业比例过重,空气质量、长江污染一度堪忧。近年来,宜昌坚持长江大保护理念,“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破题高质量发展,发挥省域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新冠肺炎疫后重振中优势渐显。

“化工围江”重回“绿水青山”

“看,有江豚游过来了。”近期,不少在江边散步的宜昌市民发现,成群结队的江豚在市区滨江一带水域逐浪嬉戏。生态环境部通报,2020年1至6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中,宜昌排名第一。

就在数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状况。

宜昌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坐拥长江三峡,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长江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因磷化工产业而闻名全国。化工产业在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治理任务不断加重。

“宜昌一度雾蒙蒙的,人民群众对空气质量颇有意见。环保部门也因水质超标暂停宜昌新增化工项目审批。”宜昌不少基层干部说。

痛定思痛,宜昌必须做出抉择。2017年起,宜昌出台《关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及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文件,对域内化工企业逐一筛查,制定三年行动方案,计划关停34家整改不达标企业,转产改造升级100家安全环保风险较低的企业。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直飞湖北宜昌,一下飞机便前往长江沿岸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正在变成现实。目前,134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三年攻坚计划接近尾声。截至2019年底,宜昌化工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由2016年的33%降至19.9%,精细化工占比提高到了36.2%。

整治化工产业的同时,宜昌还积极开展多重尝试,系统贯彻环保理念:从源头上严控磷矿开采,从2018年开始,把全年开采总量限制在1000万吨以内;探索跨区域、跨部门河流治理,组建湖北省首个流域综合执法机构——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成立环保警察支队,探索“环保+公安”的生态监管治理新模式……

“退一步水清岸绿,退一步绿色回归。宜昌在回归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初心。”宜昌市市长张家胜说。

“高质量”助力“疫后加速度”

6月16日,新冠肺炎疫情阴霾逐渐散去,占地400亩的人福医药全球总部基地项目在宜昌热火朝天开了工。作为全国最大的麻醉品生产企业,这里将建成国际一流水准的智能化、绿色化的药品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李杰说,疫情过后,公司目前正在抓住机遇,逆势上扬。

宜昌还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一批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在宜昌涌现。

安琪酵母是土生土长的宜昌企业,近些年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和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为了破解“酵母有机废水处理”这一世界性难题,安琪酵母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自主开发相关技术,最终实现了产品生产的高附加值和能耗低、污染少的统一。随着酵母源营养健康食品数字化工厂近期投产,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酵母公司的安琪酵母正在迈入新的发展轨道。

在全力从疫情影响中恢复的过程中,宜昌提出,要担起省域副中心城市职责,不等不靠、化被动为主动,“先人一拍,快人一步”。

8月18日,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成为疫后湖北省新增的首家上市公司;9月28日,宜昌市9月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举行,总投资178.89亿元的50个项目落户或启动建设……积极信号不断释放。

疫情中,新型产业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丁庆荣说,新旧动能转换,宜昌正全面恢复性增长,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9%,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增加。

“微治理”托起“大民生”

位于西陵区唐家湾的和塘悦舍菜市场人声鼎沸。一进去,货架柜台上商品种类齐全,蔬菜、鲜肉、粮油码得整整齐齐,地板上干燥整洁。这里还借助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实现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监控。

“原先地面污水横流,现在整洁卫生,穿布鞋就能方便地买菜。”和塘悦舍小区居民王森林深有感触。据介绍,像和塘悦舍这样的“布鞋菜场”在宜昌城区已有近百家。

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市,宜昌市提出,用心、用情、用力为民服务,以伟大的心态做小事,在细小处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近年来,宜昌坚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建设、菜市场提质、农村消危(房)减土(坯房)等行动计划,实施交通“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工程,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宜昌还编织了一张精细的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网络。每一个网格都形成了“1名医生+1名警察+N名网格员、志愿者、党员干部”的“1+1+N”模式。这套服务和管理体系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全市1132个村居未发生一起疫情。

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牵花绣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疫情之后艾草香包等产品持续走俏,让村民在家门口工作便可拿到3000多元的月收入。在该村卫生室,1300多名村民的基础病、慢性病情况一目了然。夷陵区委负责人介绍,“产业发展,生活水平提升,村民从城市回流也对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与高校开展委培和订单培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医正在逐步解决村民就医看病难题。”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目前,宜昌连续两年上榜“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排名从第31位上升至第24位,位居湖北省地级市首位。

“宜昌这些年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加足油门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基层治理创新,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

深秋时节,西陵峡层林尽染,三峡大坝仿佛一排琴键,将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化作一串串美妙的音符。从葛洲坝到三峡工程,宜昌先后迎来两次腾飞。而长江大保护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这支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仍在继续……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