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村:产业拓宽致富路

2020-10-23 06:4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闵娜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田云兵 梅云雄 付江山

秋高气爽的季节,记者来到兴山县黄粮镇后山村采访。映入眼帘的是葱郁的山林、金黄的烟叶、争艳的鲜花、忙碌的身影……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走进二组78岁村民韩常习的家,只见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水彩画挂满墙壁,在这些作品中,有10多幅取材于“精准扶贫”。特别打动人心的当属《奔向小康》,画中男女老少手捧丰收的果实,笑逐颜开。

“几度春风拂杨柳,扶贫成果四季春”。这既是韩老为这幅作品写的题款,也是村民告别贫困的真实写照。他说:“要是没有工作队进村帮扶,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变化。”

说起村里的变化,养猪大户韩正权感慨颇多。5年前,他的女儿刚上大学,儿子也正读高中,两姊妹一年学费就要2万多元。没有稳定的家庭收入,只有东借西凑,“三个坛子两个盖子”地过日子。

2015年7月,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妇联、市科协和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组成的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相继进驻后山村,韩正权一家迎来转机。

经过对韩正权家的状况分析,驻村工作队决定帮他发展生猪养殖业。没有启动资金,工作队和村委会一起协助他在信用社贷款10万元。缺乏养殖技术,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刘祖军手把手地教他。

“以前的猪圈就是个破土屋,只养得了十几头猪。”谈及变化,韩正权打开话匣子,“在工作队和村里的帮助下,2016年,我投资兴建了一栋5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养猪场,当年就出栏肉猪200头,收入20多万元。前年,我又兴建了饲料加工房。”

韩正权家靠养猪翻了身。如今,女儿大学毕业在宜昌城区工作,儿子大学也快毕业了。在场的镇领导帮他算了一笔账:今年养了500多头猪,已出栏300多头,年底还可出栏200头,预计全年收入可达50多万元。

后山村是兴山县13个省级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7户422人,占总户数的60%。

如何引导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致富?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起经过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反复讨论,最终提出了“以合作社为龙头,培育种养大户,辐射带动贫困户,在全村大力发展畜牧、烟叶、蔬菜、小水果”的脱贫思路。

在一组横岩荡的果然绿色生态采摘园,几个村民正在修剪桃树枝。“前不久刚把桃子卖完,收入2万多元。”负责人朱华胜是个年轻小伙子,思路清晰,眼光独到,决策果断。

2017年,他瞅准农村小水果发展机遇,投入100多万元,租赁后山村农户土地130多亩,种植桃子、李子、枣子等小水果。果园丰产前套种南瓜、冬瓜等蔬菜,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他不仅租我们的地,还让我们在他的果园务工。两项加起来一年能赚13000多元,比在外地打工划算多了。”村民朱平说,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而且还能照顾到一家老小。

朱华胜还准备和朋友合伙,再租赁100亩土地,用于开发精品采摘园,确保从春季到秋季,游客都可入园体验采摘的乐趣。他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果品的附加值,提升果园的收益率。

生猪养殖、小水果产业渐成规模,后山村的传统产业烤烟也迎来新的机遇。2020年,工作队和镇政府一起为后山村争取产业薄弱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万元,并引进金鹏烟叶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61亩发展烤烟,种、烤、销一条龙。

“以前村民都是自建烤房,日夜轮换值班,既要加柴火,又要测温度,劳动强度大,家里缺劳力就种不了烤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春知告诉记者,现在集中烘烤,家家都可种烟。烘烤采用的是生物颗粒燃料,自动投料,控温控火,省去了人工成本,也更加安全环保。

正午时分,记者走进正秀农家乐就餐,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以前吃的水沙子多、不清亮,要在桶里沉淀半天,真闹心!” 韩正秀边炒菜边说,现在村里老百姓家里大多有两条用水管道,除了自来水管网以外,早期建设的蓄水池也还在发挥效益,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原来黄粮是全县最缺水的镇,后山又是全镇最缺水的村。“有女莫嫁后山来,挑担水扎只鞋……”后山村过去水比油贵,村民们苦不堪言。

“从2016年开始,我们提出了‘引水为主、提水为辅、打井为补’的思路。在各方的支持下,全镇吃水难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仅后山村就建有一个200多立方米的主蓄水池、6个减压池和156个天河水窖,村民吃水不再愁。”该镇党委书记熊嵬如是说。

据不完全统计,后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5年的8515元增加到2019年的12876元。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