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还“金 ——枝江金湖治理启示录

2020-10-22 06:3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李敏  审核:闵娜

夕照金湖,波光似金。三峡日报通讯员 唐万钰 摄

夕照金湖,波光似金。

日前,记者在枝江金湖国家湿地公园看到,水鸟唱晚,鱼跃碧水,荷叶临风,芦苇摇曳,岸柳婆娑,与堤上健步的人群构成一幅水乡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

同行的枝江金湖管理处主任余红告诉记者,眼前的金湖共生系统表明,金湖水域正在达到理想状态。

从掠夺式到修复式

——大保护让湖水返清

镶嵌于枝江市马家店、仙女和问安三镇(街道)之间的金湖,距离枝江主城区仅3.5公里,经东湖港、西排渠与长江相通,水面面积7600余亩,是鄂西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空中俯瞰宛如一条灵动的金鱼,因而得名“金湖”。

“湖面雾蒸腾,晨光微和熙。四野多蔓草,零露凝成珠”的金湖,被誉为“枝江城市之肾”,长久以来都是枝江百姓畅享生态红利的城市后花园。

然而,上世纪90年代,金湖却是另一番景象。为了从湖中捞起最大的经济效益,金湖被割裂成一处处大小不一的渔场和鱼塘对外承包。问安镇龚桥村村民胡耀新就是承包者之一。

“承包了鱼塘,就要赚钱。”胡耀新说,养殖户们就一个想法,养最多的鱼、投最多的肥、用最快的方法变最多的钱。

因为投肥养殖和水体不循环,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蓝藻和水华频发,时间一长湖水发臭,经常“翻塘”。伴随着渔业养殖的兴起,发臭的湖水与腐烂的死鱼相互交织,金湖成了滋生蚊蝇的“天堂”,“城市之肾”和“后花园”成了远近闻名的“龙须沟”。

“蚊蝇大的有一两公分长、小的不计其数。夜晚,灯都不敢开。连养鱼的我都受不了,更别说湖周边村民怨声载道了,外地人更是不愿来、不敢来。”说起金湖往事,胡耀新直摇头。

与金湖相伴相生的金湖鳜鱼、青虾,素有“水质侦察兵”的美誉,因环境的恶化,也从金湖整体消失了。

“掠夺式发展要不得,必须还金湖以原貌,给百姓创造出好的生活及休憩空间,确保一湖清水入长江!”2016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实施,枝江下决心启动金湖综合治理工作。为打破行政区划上的各自为政,枝江创新体制机制,成立金湖管理处,专司金湖生态治理之责。

此后,金湖管理处统筹推进退渔还湖工作,收回湖泊承包养殖权,全面取缔网箱养鱼、投肥养鱼,将753个养殖网箱全部拆除,仅此一项就腾退围垦农田和精养鱼池达1240亩。

通过治渔、治污、治岸工作的实施,金湖的掠夺式发展不见了,湖水清了,蚊蝇少了,多年不见的鳜鱼、青虾、湖蚌、野菱也回来了。

金湖生“金”,重现迷人身姿:湖边,杨柳依依、草木萋萋;湖面,碧水如黛,微风拂过,金光闪闪;湖上,鹭鸟纷飞、欢唱嬉戏。

“过去说到金湖人们避之不及,现在到金湖骑行游玩的人一眼望不到头。”如今已58岁的胡耀新,说起退渔还湖的变化,禁不住感慨,环境一变天地宽,“龙须沟”成了后花园!

从鸟天堂到引力场

——好环境成金字招牌

曾经“万亩湖水不见水,湖面竟无一丝风”是金湖的写照,而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却成为金湖景致。

2018年12月,金湖发现了一种全球不足千只的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而且一来就是6只。同年,上万只灰鹤、白鹭在金湖越冬。

如今,数万只须浮鸥、水雉、白鹭等鸟类在湖畔林间落户安家、养儿育女,金湖已然成为“鸟类天堂”。

世界自然基金会首席科学家雷刚到访金湖后指出,“青头潜鸭是检验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它们的到来,充分说明枝江金湖环境优良、自然生态好。这种宝贵的自然财富,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拥有的。”

金湖,给后代留下弥足珍贵的生态资产。这一巨变,源于系统治理方式。

在净化湖泊水质上,金湖将水生植被恢复重建,通过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植物变“水底沙漠”为“水下森林”,既破解水质治理难题,又促进了湖区生态恢复平衡。

在湖岸治理上,金湖先后在沿湖岸线100米范围内构筑起坚实的生态保育区,新增湖泊面积778亩;对沿湖周边10多万平方米地形实施整理,栽种树木3.2万株,建设生态护坡 8.4 公里、环湖绿道17.6公里。

在河湖连通体系上,金湖维修和新建节制闸、分水闸6座,形成“以水调水、以水养水、以水保水”的连通格局。

随着金湖生态的改善,金湖悄然成为一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2019年,枝江金湖被水利部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

如今的金湖,还是枝江吸引各地客商的“引力场”。鑫威公司牵手枝江,就与金湖有关。

当初,鑫威公司拟到中西部投资,建设新能源车辆生产基地,董事长危平与其投资团队一行,先后走遍了多个省市。当他们走进枝江,看到秀美的金湖后感叹,金湖让他们看到了枝江人做事的态度和作风,看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的理念。随后,该公司迅速与枝江市敲定了在仙女工业园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的投资协议。上海汇伦、综艺集团、华鑫光电、科林博伦等企业,也因为金湖选择了在枝江投资兴业。

从湿地到网红打卡地

——还湖于民让民乐业收“金”

当朝霞漫过天际,金湖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林间,响起巡湖人的脚步声;水中,映出了监测者们的倒影。在守护金湖的巡湖人、监测者中,腾退鱼塘、搬迁屋舍的村民,成了主角。

“破解湿地变‘死地’难题,是摆在实践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通过推动公众成为建设者、守护者、受益者,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上,演奏出保护与发展的完美和声。”金湖管理处主任余红说。

记者了解到,枝江目前已对金湖周边散居农户进行整体搬迁和妥善安置;关停搬迁流域沿线的畜禽养殖场和污染企业;清淤疏浚上游太平港、新四季港等5条支流水系,完成流域内245户散居农户“厕所革命”……

为了将湿地公园建设转化成人民之福、人民之事,金湖公园一边聘请渔民和村民到园区从事保洁、绿化、生态治理等劳务工作,一边积极引导保护区外农户有序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旅游观光产业。

近几年,枝江以田野马拉松、环湖自行车赛、农产品采摘等农、旅、体活动为牵引,缔造出到金湖赏荷、观鸟、品湖鲜的新时尚。

“湿地保护让我们一步迈进了小康。过去一年难以挣到万把元,现在一个月收入就是三四千元。”腾退鱼塘、搬进新居、在公园当起“三员”的胡耀新感慨。

“适当的时候,我们将组织捕鱼节等活动,吸引农户、渔民参与其中,通过原始劳作展示带动城市旅游,也向游客提供自然生长、品质上佳的‘金湖生态鱼’,实现金湖湿地产业生‘金’。”金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阮进波说。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姚定安 通讯员 邹时全 黄路遥

短评

生态好还要“生态+”

初看,金湖变了,变在生态,变成了国家湿地公园。再看,金湖变了,变在“生态+”,变成了城市名片,变成了市民休闲好去处。

生态好,还要“生态+”。这是枝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治理金湖生态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生态+”如何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生态+”还有多大新空间?这也是金湖治理带给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

我们深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金湖还“金”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胡安·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