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变致富“靠山” ——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战贫观察

2020-10-17 08:3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徐梦琦  审核:刘小凡

“一看咱村三掌坪,人民群众齐高兴,翻天覆地变化大,下面一一来表达;二看咱村三掌坪,精准扶贫进我村,周密调查绘蓝图,一个一个都完成……”山歌《十看咱村三掌坪》道出了经过五年精准扶贫,秭归县梅家河乡三掌坪村的巨变。

远山含黛,田园叠翠,秋日的三掌坪村像一幅水墨画。记者走村入户,实地感受山村新变化、新面貌。

修致富路,日子有盼头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后,现在坐到屋里等起,就有人上门来收山货。”村民向宗云刚从田里打板栗回来,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三掌坪村地处秭归县西北边陲,青山环抱,却也被山束缚。“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脚灰。打杵子歇三歇,背架子背上背。”全村有20多公里山路没有硬化,4个村民小组不通路。

向宗云住的向家湾,当地百姓又称“小孤岛”,靠一条羊肠小道进出。“以前,啥都靠肩挑背扛,我曾背着300斤的生猪到山下去卖。”向宗云回忆说。

路捆住了人的手脚。全村390户1155人,贫困率27.19%,近七成人常年在外务工。

如何拔掉穷根?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修路。2015年,市林业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市国土整治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三峡农商银行四家单位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进驻三掌坪村,力斩交通穷根。

“5年间投入750万元新建、硬化通村公路28公里,修建入户公路及晴雨路3722.8米,公路入户率90%。”市林业和园林局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驻村工作队队长柯晓宇介绍。

路一修好,乡亲们都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我养了一头母猪,种了几亩板栗、香椿和玉米。”向宗云向记者细数家里的产业,“去年我家还新买了一辆小汽车呢,现在的好日子,以前谁敢想?”

路通百业兴。村党支部书记郑之刚介绍,全村1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底的5654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9760元。

产业兴旺,发展有底气

走进秭归康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一群群土鸡正在香椿林下悠闲踱步觅食。

“我们养的生态土鸡俏得很,卖到了宜昌、武汉等地,不提前预定,你还买不到哩。”合作社理事长郑之兴介绍,去年合作社养了1.6万只鸡,销售收入86万元,目前有30多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产品俏,收入稳。贫困户曾友虎是养生态土鸡的受益者之一。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卧床,他只能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种田和打零工,勉勉强强过日子。为鼓励村民发展生态养鸡,三掌坪村依托秭归康益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统一订购鸡苗、统一销售,还免费提供技术培训。曾友虎忍不住心动,“去年养了100只鸡,就赚了快4000块钱。”

村民向军正在建新房,“要不是发展柑橘产业,我还爬不出穷窝子,更不用说盖新房子了。”他告诉记者,2017年,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扶下,他与人合租了14亩田地,建立了柑橘育苗基地,经过两年的培育,去年基地销售柑橘苗达50万元。“今年9月底有5万株柑橘苗出园,刨除成本外赚个10万元没问题。”向军信心满满。

做好青山文章,打好生态牌。如今,三掌坪村生态产业渐成规模。柑橘、香椿、板栗、核桃,“四棵树”遍布山头。实施“森林抚育+林下经济”帮扶项目,林下养殖土鸡1.6万只,形成了“四树一禽”的主导产业格局。

生态宜居,山乡人气足

在三掌坪村祠堂湾居民点,一排白墙黛瓦的民居依山而建。易地扶贫搬迁户向成伍正坐在自家门前吃饭。

“这包子是在早上路过的流动货车超市买的,可香了。”向成伍满脸笑意地说,搬离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家,这是他没想到的好日子。“一出门,路是平平展展的,买东西不用肩挑背驮了,打开水龙头哗哗就有自来水,日子越过越舒心!”

在三掌坪村有29户贫困户易地搬迁安置,开启了新生活。

新生活,新面貌。三掌坪村开展“美丽行动”,进行危房改造、厕所改造、猪圈改造等“三改”工作。如今,已完成化粪池、沼气池厕所革命204户,新建农户分类垃圾池160口。车子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缓缓行驶,紫薇、红花玉兰、红叶石楠、红梅、海棠等渐次映入眼帘,一路相伴好不惬意。

山乡变样,人气变足,许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发展。宋玉琳组建忆乡情土特产产销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发展香椿和蔬菜产业。邓丛阳辞去在外的工作,回村种魔芋,养生猪。

“三掌坪风光独好,种植养殖步步高,农副产品有潜力,适宜居家又养老。”村民谭明远自创的顺口溜在三掌坪村广为传唱。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赵璟一 通讯员 梅朋森 曾强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