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过河要蹚水,路只有两脚宽,一年到头难得到县城一趟;如今的咸水村村民住楼房,有产业,日子一天天甜起来—— 咸水村:脱贫路越走越宽

2020-09-24 07:2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徐梦琦  审核:刘小凡

制图/李鹏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张宇新 通讯员 万晓芳

从兴山县城开车出发,过古洞口库区前行,半个多小时后,便见到一排红瓦黄墙的楼房,与青山绿水相映生辉,三三两两的村民正悠闲地坐在屋外打牌聊天。

这是日前记者到兴山县古夫镇咸水村见到的情景。5年前,该村还是省级贫困村,有贫困户509户、1398人,全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不足。

2015年,市税务局、宜昌银保监局、桃花岭饭店组成的工作队入驻咸水村,为村里带来了今非昔比的变化。

扩宽道路,建起安置小区,引来扶贫产业园……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的咸水村已从省级贫困村嬗变为古夫镇脱贫致富的“明星村”。

修道路 谋发展

记者到访时,施工人员正在给新修的进村主干公路安装安全防护栏。

据市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王俊生介绍,进村公路原规划硬化3.5米宽,考虑到路基较宽,硬化6米宽对改善交通条件、推动咸水村发展更加有利,他们极力倡导,联合镇村领导、市县工作队共同向上级积极争取,终于将原方案的宽3.5米变更为6米。

去年9月,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等筹资780万元,按9公里长、6米宽的标准将这条路进行了扩宽和硬化,方便了村民出行,也方便了运送农产品的车辆。

沿着这条路前行不远,便能见到一座新修的“金水桥”。

十一组杨祖兵的家距河边只有200多米,到村委会、送孩子到县城上学都需要过河,这座桥给他带来极大便利。

“原先过河要蹚水走河里的滚水坝,既不方便也不安全。”杨祖兵感慨道。去年5月,他新买了一辆摩托车,却成了他的心病:骑摩托过河不方便,有时候还得请人抬过河;遇到下雨涨水时,他只能掉头回家。

去年12月,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25万元,加上县政府支持的50万元,“金水桥”项目开工。今年5月,“金水桥”正式通车,解决了该村十至十三组500多名村民过河难问题。

“现在过河有了桥,方便太多了!”杨祖兵笑道,“过河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5年前,该村九组、十三组还没有通公路。为解决交通问题,该村将九组全部村民和十三组部分村民搬迁至安置小区。

“十三组未搬迁的5户也已经有了通组公路,目前还规划了一条该组通往南阳镇白竹村的公路,项目实施后将完全打通十三组的通组公路。”王俊生介绍。

5年来,咸水村已经实现6米宽水泥路进村,硬化3.5米宽通组公路10条30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交通不再是困扰该村发展的难题。

挪穷窝 促脱贫

咸水村是由原8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地广人稀,不少村民祖祖辈辈都住在大山深处,不少人一年到头难得到县城一趟。

为了让贫困村民“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2016年,该村筹集资金2400万元,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易地扶贫安置小区——三溪河安置小区。

原先住在九组的王胜斌,向记者介绍了他家以前的情况:“原来住的是土坯房,离这里有十多公里,上去的路只有两脚宽,人行走都困难。”

那时,王胜斌家里的土豆、玉米、生猪要运出去只能靠肩挑背扛,有时候卖的钱还不够人工钱。

2017年,安置小区建好后,王胜斌一家三口分到了面积75平方米的房子。“从没想过还能搬进楼房住,全靠现在的好政策!”

像王胜斌这样入住三溪河安置小区的贫困户一共有104户295人,他们除了享受退耕还林、地力补贴外,还有基础设施租金分红,不少贫困户还能就近在家旁边的扶贫产业园里务工。

在距离三溪河安置小区约一公里的老村委会,还有全县第一个村办福利院,集中供养了41名五保户。2016年,村里投资200多万元,对福利院提档升级,新建房屋800多平方米,每个房间均配备了电视、电扇、衣柜和独立卫生间等。

村党支部书记杨立虎告诉记者,目前咸水村正在实施总投资250万元的三溪河美丽家园建设,完善三溪河集中安置小区的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通过美丽家园项目,不仅能提高贫困户的整体生活质量,还可以带动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该小区的居民增收致富。

兴产业 奔富路

在三溪河安置小区旁边,有一个占地20亩的综合产业扶贫园,3栋共4384平方米的大棚内种植的是柑橘苗,五六名村民正在大棚里剪枝。

这是2018年村里打造的全县第一个综合产业扶贫园,引入四月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里红柑橘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营运及资产收益+劳务收入+政策奖补”的模式帮助农民增收。

“剪剪枝、施施肥,活儿很轻松,一天收入80块,一年六七千呢!”年近七旬的村民陈永才,一边给柑橘苗剪枝一边向记者说道。

该村通过农业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常盛农畜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00户,四月青专业合作社带动104户,兴农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00户。

同时,全村扶贫产业品种也在逐步丰富,除了该村传统的生猪、山羊、蔬菜、药材外,现在还养殖了土鸡2万羽、中蜂2000箱。

该村依托由古夫镇党委、市扶贫工作队、县扶贫办、老促会和咸水村联合发起成立的全市首家村级扶贫关爱基金——“微尘众爱”基金,对贫困户发展生猪、土鸡、蜜蜂等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及标准的给予奖励,已奖励13名带头人共计2.6万元。

对贫困户种蔬菜一亩奖300元、养蜜蜂一箱奖50元、养猪一头奖150元……基金成立4年来,共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奖励了42万元。

村里还投资45万元修建了光伏电站,每年有5万多的收益,其中80%分给贫困户,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早在2016年,咸水村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咸水村的脱贫成果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路也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甜。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