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场会里听故事 ——再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业产坪村

2020-09-18 07:2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徐梦琦  审核:刘小凡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周寒飞 郑延 柳萍

“好日子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杨苗苗说,她家今年生猪出栏可达90头,家庭收入将超过20万元;

“只要自己拼命搞,政策补贴少不了。”走出人生低谷的向常金接过话筒,激动得一时语塞。

8月24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业产坪村在党员中心户郑宪银家召开屋场会,周边49户村民和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讲政策、话发展,分享脱贫故事。

“这样的屋场会,像灯塔,不仅照亮贫困户,也照亮了一方乡亲!”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安告诉记者,3年多时间,业产坪村举办了100多场大大小小的屋场会,从宣讲政策、商议项目到发展产业,一揽子解决村民们的难题,谱写出一曲精准扶贫、稳步脱贫的赞歌。

一头“发财牛”,激发内生动力

抬头是蓝天白云,俯首是山林氧吧。村民李海平说,他喂养的牛和羊就散落在附近的山林里。

2015年,李海平的右手被意外绞伤,完全失去干农活的能力。“政府给这么多好政策,我再不努力致富,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李海平下定决心,继续养殖肉牛和山羊。

专家入户把脉,李海平房前屋后的山林资源利用得更加充分;对口帮扶人协助申请了4万元扶贫贴息贷款;专业合作社送来牛草苗、配种技术和销售承诺……通过四年努力,李海平从最初喂养两头牛发展到规模养殖,仅肉牛出栏收入,已连续两年超过10万元。

像李海平一样,该村有4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屋场会详细了解贴息贷款政策,获得两头基础母牛发展养殖业脱贫。群众给它起了个名,叫“发财牛”。

屋场会上,谈起养牛脱贫的故事,村民们夸奖李子孟、胡定艳夫妇是全村养牛产业的带头人。

在广州打工9年,胡定艳夫妇怀揣梦想回村创业。 “我们收、养、贩,已经带动全村86户养牛。”胡定艳告诉记者,他们养过猪、试过养蜂,2013年才开始养牛,成立了孟艳黄牛专业合作社。如今,村里加入合作社的38个贫困户,户平至少可增收5000元。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正一件件变成现实!”胡定艳说,5年前她最迫切的愿望是修通家门前一公里半的出组公路,村民刘国安听了直摇头,并算账说,全村还有39公里通组路没硬化,需要近千万元资金。

5年过去了,如今全村通组公路如愿建成,硬化道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2018年,业产坪村实现“村出列、户脱贫、人销号”脱贫目标。去年,该村以户为单位,人均收入过万元。

一台抽粪车,助力生态养殖

“从6月1号开始,所有粪污没有经过处理不能直接还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刚好转,村里就召开屋场会,组织村民们集中学习最新政策。

生猪粪污问题如何解决?早在2018年10月,由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和安琪集团三家对口帮扶单位出资购买的一台抽粪车进村了。

在养猪大户万松看来,穿行在乡村里的抽粪车,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有村民们的思想观念。

走进万松的养殖场,抽粪车正在对猪圈里的粪尿进行干湿分离。万松告诉记者,该车工作一小时,可分离粪尿三个立方,能装满满一罐车。

谈话间,抽粪车已将收集的粪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灌溉到万松家门口的农田里。万松说,他家年出栏600头猪,每月处理的粪水可还田施肥50多亩。

“作为生猪养殖大村,我们必须解决好粪水污染水质、危害生态环境问题!”刘国安介绍说,业产坪村去年生猪出栏8000余头,村里除五保户外,家家户户养猪。

为此,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支持五峰构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村掀起了一场养猪革命。

“合作社去年的产值达1800多万元,加入到产业链上的85个贫困户户平增收1.7万元。”合作社理事彭业涛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又吸纳了三方投资,总投资1.1亿元的五峰构树生态产业园已开工建设。

“园区的粪污处理中心将变废为宝,为合作社开拓新蓝海,也让乡亲们端上生态环保饭碗。”彭业涛说,唯有生态养殖,这个优势产业才能持久地帮扶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套“组合拳”,“志”“智”拔掉“穷根”

屋场会里,讲得最多的故事就是身边的变化:发展有门路,勤劳有收入;村子富了,村容村貌好了,乡风也变了……

村民们说,王士华是村里精神面貌变化最大的贫困户。过去,他家中因两个孩子求学,开销大,负担重,生活困难。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家庭状况已有好转。如今,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女儿正在读大学三年级,每年有5000元的助学金;家里的农田由合作社流转租用,有稳定的土地流转金收入,养猪、跑运输,还有管水公益岗位的收入。

“连妻子都夸我冷脸变笑脸了!”王士华说。

今年,业产坪村又出了8名大学生,鑫鼎集团给每个家庭送去2万元助学金。截至目前,该集团已为村里41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82万元。

“能把一茬茬青少年培养好,比上几个项目还重要。”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陈益林说,工作队每年都通过落实国家政策、募集慈善资金等多种措施,为在读学生提供精准帮扶,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保证每个家庭不为学费发愁。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帮扶“组合拳”,正在为业产坪村彻底拔掉“穷根”。村民们重视教育、比赛培养下一代蔚然成风,一幅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在业产坪村徐徐展开。

热点专题